本文图片 王佳斌 摄
战酷暑,夏训“热”练显身手;强体能,健儿比“武”竞风流。
北京时间7月28日,2022年上海市体育局夏训体能大比武暨庆祝上海市竞技体育训练管理中心成立70周年体能大赛在崇明体育训练基地进行。
今年夏训从6月中下旬开始,至9月底结束,共约100天。
模拟比赛,帮队员找状态
本次体能大比武活动是上海竞技体育7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之一,也是检验夏训的重要平台。
2022年是备战2024年巴黎奥运会的关键之年,也是备战2025年粤港澳全运会和2026年米兰冬奥会的起步之年。
而体能是竞技比赛的基础,也是竞技赛场的“入场券”。在上海现代五项队教练曹忠荣看来,夏训能够利用高温高湿的天气,激发运动员体能极限。
“夏天这个阶段是最好提升专项体能的时期,往往谁抓住了专项体能的提升,谁就能在下半赛年的全国比赛中占据主导地位。”
“七八月又是奥运会和世界大赛的黄金比赛期,运动员更要抓住这个时机提高耐力和速度能力,适应酷热的环境。现代五项赛制改革后,竞争更激烈,专项体能的提升有助于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成绩。”
本次夏训体能大比武设个人赛及团队赛,其中个人赛分为男子组、女子组,包含速度灵敏三项赛、下肢耐力三项赛、个人全能三项赛;团队赛(混合团体)由跳绳双飞、俯身+跳箱组合、推拉雪橇、药球抛接、4×400米接力等五个项目组成。
各支运动队通过层层选拔派出了“最佳阵容”,共有155名运动员突出重围参加比赛,这其中既有实战经验丰富的老将,也有崭露头角的新人。
由于疫情的缘故,不少运动队自去年全运会后就没有比赛参加。上海蹦床队领队徐颖琦介绍,由于赛事延期,为了检验冬训成果,蹦床队曾安排了模拟比赛。
“我们安排了三个项目的节点考核,完全按照比赛日情况来设计。包括报道日当天训练、抽签仪式、比赛宣告,都是和正式比赛一样,从而让队员们感受比赛氛围。”
除了蹦床队外,许多运动队都采用队内对抗赛、模拟测试赛的方式保持运动员的竞技状态。
既有传承也有变化
由于几个月的封闭集训,运动员确实会出现心理疲劳和训练懈怠的情况,心理的调整也至关重要。
上海男排运动员兼青年队教练黄彬便表示:“平时会经常去找队员们房间聊聊天,有时候会和他们玩玩三国杀这种纸牌类游戏,也会和他们拍拍抖音,用这些方式缓解他们长期集训的倦怠。”
本次体能大比武活动是上海竞技体育7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之一,越来越多年轻的面孔出现在赛场,也不断传承着上海竞技体育的精神。
曹忠荣从一名土生土长的运动员成长为教练员,在他看来新老运动员间既有传承也有变化。
“运动员追求卓越、顽强拼搏的精神,新老运动员都是不变的。不过现在的年轻运动员领悟力和理解力更强,不像我们以前训练更多的是填鸭式,他们有自己的个性,更需要因材施教,激励他们。”
1952年,上海市体育训练班在南昌路的57号成立。70年来,上海竞技体育历经风雨砥砺,形成了独具上海特色的都市型竞技体育发展格局,一代代优秀运动员为接续奋斗,致敬前辈、超越前辈。
从1984年我国首次参加夏季奥运会到去年的东京奥运会,上海共有运动员348人(次)参加比赛,获得金牌24枚、银牌43、铜牌31枚,进入项目前八的有235人(次)。
上海作为南方城市还培养了3名运动员历史性地参加了2022北京和2018平昌两届冬奥会,这些都是照耀上海城市的体育荣光。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