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如她,本来能顺利被保送上外国语学校,可这时,设有排球特长班的南京三中也抛来了橄榄枝。
选择哪一所学校成了难题。
母亲想她好好学习,将来上个名校。可父亲却考虑得更长远,就像电影《摔跤吧爸爸》里的米叔那样,不想浪费女儿的天赋,期待能培养女儿将来问鼎奥运冠军,实现体育人的使命。
一番权衡利弊后,母亲被说服了。就这样,张常宁顺利进入南京三中,开始自己的排球生涯。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那时候张常宁还不太明白奥运冠军意味着什么,只知道自己喜欢排球。
为了让张常宁更专注于打球,父亲将自己的温柔尽数藏起,成为严肃冷酷的“张教练”。
有时周末放假回家半天,张常宁来不及喘口气,就被父亲逼着练球。
不管刮风下雨都不改变,哪怕自己对着父亲撒娇哀求,也没有半分情面可讲:
“想进国家队,莫说半天,就是一个小时也不能懈怠!”
既然父亲说不通,那就找母亲求助。她希望母亲能看到自己身上一片青紫的份上放自己一马。
无奈母亲也是父亲的“盟友”,不仅对她身上的伤“视而不见”,还提醒她:父亲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她好。
抗议无效的张常宁,只能选择“妥协”,忍受着父亲一个个将排球往自己身上扣,将一斤重的沙袋往自己的小腿上绑,一练就是两三个小时……
经过4年的“魔鬼训练”,张常宁最终以扎实的基本功顺利入选国家女子沙滩排球队。
那时,张常宁才真正明白父亲的苦心,最终选择和父亲和解。
02
人生挫折连连,暖男哥哥陪伴左右
进入国家沙排队后,张常宁与队友配合,夺得了亚洲沙排巡回赛南宁站冠军,以及亚排联洲际杯沙排赛银牌。
然而时间一久,张常宁却陷入了瓶颈期,于是她动了想转项、改室内排球的念头。
2013年全运会,被临时调去增援室内排球的张常宁意外获得青少年组第三名的好成绩,这下更坚定了她转项的信心。
只不过,这样的想法在当时父亲和领导看来简直是“异想天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