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首活力四射的运动BGM,你想听吗?”近日,南方都市报、N视频联合多位唱作人,重磅推出音乐创作纪录片——《新时代旋律》, 用年轻人的方式传递中国故事,畅想中国梦,唱响新时代。
南方都市报、N视频音乐创作纪录片——《新时代旋律》。
本期歌曲创作者何羿霏,出生在2008年。“从小,我就被称作‘奥运宝宝’,出生在2008年,却对当年的北京奥运会没多少印象。直到今年冬奥会,我才真正感受到这个称呼的意义。体育赛场上,中国健儿们以猛虎下山的气势敢打敢拼、勇于超越、为国争光,而对我们来说能够举办一次圆满的奥运会,更是一种荣耀。”
何羿霏、宋小睿、林子航,因为学习音乐而结识,年轻的他们喜欢打球、跑步、跳舞,有着数不尽的共同话题。
“这一次,我们也想用音乐舞蹈的方式,来诠释我们心中的体育精神。”
本期音乐唱作人何羿霏(中)、宋小睿(右)、林子航(左)开启灵感之旅。
跳水运动员
站上奥运跳水领奖台
“遥远,但也不遥远”
站在10米跳台的边沿,向下望,地面上的人都变得很小。
3位年轻的唱作人扶着栏杆,他们尽量往教练身后站。身旁同样年轻的跳水运动员,把毛巾丢在脚下,手扶跳台边沿,倒立,后倾,不到3秒,身体碰击水面,啪一声脆响。
这里是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在跳水、击剑等国家传统优势项目上持续为国家队输送优秀人才。这里也是奥运跳水冠军陈艾森、全红婵,奥运花剑冠军雷声等等优秀运动员的母校。
唱作人们跟随着跳水项目国家级教练谭静瑜,走进跳水训练馆,希望在这里寻找关于体育运动的真正魅力。“有趣”和“孩子们”是谭静瑜挂在嘴边的词。
“训练——它是有一套方法的,孩子们通过这些方法是可以很有趣地去训练,每一天积累一点点,慢慢就会掌握一套能够比赛的动作。”她告诉几位唱作人,学游泳,不仅要在水里练,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陆上练习。
在陆上训练馆,男孩女孩们有的在空中,有的在海绵坑里,有的在跳板上、在蹦床上——除了水,这里具备练习跳水动作的一整套设施。队员们大则十几岁,小则几岁,他们面朝着四幅巨型海报:奥运会跳水冠军杨景辉、张雁全、陈艾森和全红婵——这些耀眼的运动员,都曾从这里出发,走上日后的奥运领奖台。目前为止,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跳水队共培养奥运冠军4人、世界冠军1人、亚洲冠军2人、全国冠军20人以上。
个头不高的小队员们,站在陆上跳水馆,面朝着巨幅海报,向上奋力一跳。
跳水项目国家级教练谭静瑜,带唱作人走进跳水运动员的训练日常。
“还是更高、更快、更强。激发内在的潜能,这是我理解的体育精神。”自1991年开始担任跳水教练,1994年进入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执教至今,谭静瑜见证着奥运冠军的成长。“他们进来的时候,也是什么都不会的。”想起张雁全,2012年伦敦奥运会跳水双人十米台冠军,“刚来其实是个‘旱鸭子’,但他是进步特别快的运动员,因为他刻苦。在这里练了2年就进了省队,省队2年,又进了国家队。”
“还有陈艾森,比张雁全早来这里,他不是一个早熟的小孩,但确定了目标就会拼命追赶。”最终收获2016年里约奥运会男子双人十米跳台冠军、男子十米台冠军。成为奥运历史上第一位在男子跳水同时收获单人和双人金牌的运动员。
“我的偶像就是陈艾森哥哥,人长得又帅,动作还跳得好嘛。”15岁的赖桦毅游上岸,他告诉年纪相仿的3位唱作人,今年是自己跳水的第8年。“其实,我生性怕水,小时候洗头,都得我爸抱着我去洗,我怕水啊。”
5岁开始练习花样体操,6岁参加比赛,赖桦毅在学校的蹦床队待了一星期,又被跳水队挑走了。
兜兜转转,他又绕进了水里。带着心里的怕,上1米台,3米台,5米台,7米台,直到站上10米台。
站在十米台上的跳水运动员赖桦毅和关雨欣。
也有想过退缩的时候。“但我一想,动作跳好了能拿高分,能在赛场上发光,我还是会练。可能不会那么开心,但我还是会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