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于1952年的上海体育学院是新中国成立最早的体育高等学府,走进校园内,一座气势恢宏的建筑映入眼帘。屋顶覆盖着墨绿色的琉璃瓦顶,飞檐斗拱,雕梁彩绘,轩栏隔窗,“绿瓦大楼”见证着曾经的历史变迁,也见证着如今体育强国中国梦的梦想征程。
从杨浦区长海路399号的上海体育学院正门进入,穿过一条笔直的林荫小道,一座大气、质朴、稳重的新古典主义建筑便显现在眼前。
它的前身是鼎鼎有名的旧上海市政府大楼,现已成为上海体育学院的办公大楼。人们都习惯地称呼它的昵称:绿瓦大楼。
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大楼由著名设计师董大酉主持设计,作为“大上海计划”中最先落成的这栋涂彩飞檐梁柱式建筑,其外观以中国清代建筑为蓝本,采用了端庄内敛的墨绿色,仅在屋檐的边缘绣上一条明黄色的彩带,这样的配色更加适合温和精致的南方,绿瓦大楼的名号也由此得来。
1932年1月中旬,就在工程即将竣工之时,“一·二八淞沪事变”爆发。日本进攻上海,在五角场、江湾至闸北地区都处于战争区域,工程被迫停工。1932年3月,停战。该工程又立即于7月重新开工,终于在1933年10月10日正式落成。
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就在绿瓦大楼落成仅4年不到,1937年抗战爆发。上海沦陷之后,日本中山部队将上海市政府大厦东门廓拆除,将正中的这块切割下来运往了日本宫崎县,贴在了所谓的“和平塔”之上……8年抗战,4年内战,曾经注满了民族情怀的绿瓦大楼,披着十数个窟窿,孤独地咀嚼着设计者、营造者以及所有浦江人民的悲喜,守候着岁月,守候着雾散云开。
焕然新生培养体育人才
抗战胜利后,市政府迁入市区的原租界。沧桑巨变,红日新生。1956年7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体委主任的贺龙元帅来到上海,亲自选定清源环路650号为上海体育学院新校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