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体育局/供图
北京市第十六届运动会开幕以来,海淀区代表团的参赛队员们赛场上激情拼搏、绽放青春,展现了海淀区全国文明城区和“体育强区”的先进理念及精神风貌。比赛期间,参赛队员突破自我,取得最好成绩,也明显出现了一些优秀的好苗子。截至9月12日,海淀区代表团(青少年竞技组)揽获奖牌373枚,其中金牌128枚,银牌124枚,铜牌121枚。
乒乓球斩获5金4银4铜
记者从区体育局了解到,国球深厚的后备人才优势和群众基础在市运会赛场得到完美体现。经过5天的角逐,在9月12日,海淀区代表队在女子乙组双打比赛中,高瑄悦、李虹谕战胜对手再夺1金,海淀乒乓球队以5金4银4铜总成绩圆满完成参赛任务。
不少场次的比赛进行得异常激烈,部分场边休息的小选手成了临时观众,“好球”“漂亮”的喊声不绝于耳。“在半决赛中,我遇到了全国青少年组亚军选手,在第一局0:11输掉比赛之后及时调整心理,顶住压力在第二局扳平比分,并在第三局打出状态,一鼓作气拿下关键一局战胜对手。”在谈到这次比赛的大逆转时,高瑄悦说,“比赛一开始确实遇到了困难,但那时候我没有时间想输赢,我们跟着教练及时调整战术,一分一分追上来是最重要的。”
乒乓球双打及混双项目要求运动员的单打水平要高,场上配合默契,作为“搭档”的李虹谕说:“在赛场上,需要观察对手,与队友协作完成比赛。无论是训练还是比赛都没有捷径,要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努力。疫情期间,我们在家通过跳绳、跑步增强体能。备战期间,系统性战术训练,让我们在比赛中发挥出好的水平。”
“比赛非常激烈,精彩好看,各种技术类型的选手都有,也涌现出了一批不错的优秀苗子。”区体育运动学校校长、区乒乓球项目负责人高翔告诉记者,乒乓球项目从2018年末开始着手备战训练,着重加强北京籍各组队员的储备和培养,大力引进培养外省市优秀苗子,以市运会队伍建设为核心,在队伍管理、计划训练、实战赛事等诸多方面进行系统安排与规划。近年来,海淀区少年儿童业余体校乒乓球项目获得诸多荣誉:连续三届市运会名列乒乓球项目团体总分第一;在近两届锦标赛上,也取得团体总分第一名的成绩。
马术狂揽半数金牌
因为具备了广泛的群众基础,作为奥运会项目的马术场地障碍比赛首次成为北京市运动会正式竞技项目。在比赛现场,英姿飒爽的小队员们驰骋赛场,与一匹匹矫健的骏马亲密合作,或优雅缓步,或高高地腾空跃起跨越障碍,展现娴熟技术,表演着各种高难度动作。
据区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本届市运会海淀马术代表队共派出35名运动员参加比赛。在两日的比赛中,海淀小将共获得5金4银2铜的佳绩。其中,莫瀞瑜在50厘米比赛中摘得马术项目首金。孙瑞睿独自包揽两个组别冠亚军。
比赛不分男女组,只按年龄段分为甲乙两组,根据不同年龄段和整体竞技状况,设置多样的障碍项目。“场地障碍50厘米、80厘米项目的比赛,海淀小将驾驭马匹按照指定路线依次跨越多道50厘米或80厘米高的障碍杆,完成相应分数障碍杆就能得到相应的积分,得分相同的骑手则要比拼谁花的时间更少。”区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马术作为唯一一项人与动物配合完成的运动,在赛场上不仅仅是成绩的比拼,更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相互配合的友爱和智慧的结合。
据了解,独自包揽两个组别冠亚军的孙瑞睿练习骑马已经有5年多了。赛场上,孙瑞睿与骏马默契配合,马蹄轻扬,轻松跨越一道道障碍,观感十分舒适。“独得2金2银的孙瑞睿以后很有可能进军中国的锦标赛和全运会,她也是被总局重点培养的队员,如有可能未来还会进军亚运会,甚至征战奥运会,期望她将来为祖国争光,让国旗在国际马术赛场冉冉升起。”区重竞技体校校长李海说。
桥牌项目(群众组)金牌榜奖牌榜总成绩三项第一
本次赛事桥牌项目(群众组)设男子团体赛、女子团体赛、青年团体赛、混合团体赛、双人赛、青年双人赛6个小项,15个区和燕山地区的196名运动员报名参赛。参赛选手中既有年近七旬的老牌友,也有刚满十岁的新生力量,特别是来自远郊区的新面孔为比赛注入了活力。比赛为各区参赛牌友们搭建了相互学习、切磋牌技的平台,也为平时不经常见面的老朋友们提供了相聚、叙旧的机会。海淀区的桥牌选手在本次赛事中共获得了2金2银,金牌榜、奖牌榜和总成绩三项第一的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