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的两次捉弄让李东华产生了一种挫败的情感,自我怀疑和彷徨充斥着他整个人。
此时的他还不知道,一次针对他的更大打击已经在悄然酝酿了。
患难中的生机
命运多舛,尽管再一次的受伤让李东华产生了自我怀疑,但是他很快就调整了过来,热爱可抵万般磨难。
李东华再次踏上了康复训练的道路,而他的努力也并没有被辜负,在他伤病后恢复的第二年,他就再次站在了领奖台上。

此时国内体操项目已是人才济济,而李东华仍然能够带着一身的伤在众人中夺得一席之地。
足以见得他的勤奋和努力,而这些,也终于让李东华换取到了汉城奥运会的入场券。
这个时候的李东华距离当初看着师哥站的那个位置前所未有的近。
他已经能够想象到自己站在那里接受掌声和喝彩的画面了,万分激动的他不敢有丝毫的松懈。

为了备战1988年的奥运会,李东华加强了自己的训练力度,他深知在台上展现出来的那短短的一段时间,是无数运动员在台下苦练的数年。
这样的机会来之不易,无论是对于他还是对于国家,但是意外再一次悄然而至。
或许是天妒英才,早早成名的李东华在成年后总是得不到命运的偏爱。
在奥运会开幕前夕,李东华再一次受伤,在双杠训练时,他的颈椎和胸椎发生了多处错位,而这导致的最严重的后果是李东华有可能颈椎以下全部瘫痪。
期盼已久的奥运会最终还是与他无缘了。

一而再再而三的打击终于攻破了李东华的心理防线,回顾三次的事故,李东华怎么也不能以运动员本就多伤的借口安慰自己了。
尽管在治疗下身体已经好转,但是绝望的压迫感让他整个人日渐消沉。
为了将李东华的注意力从多次的不幸上转移开,队内便推荐他到高校读书。
希望他能够在同龄人的身上感受到人生的丰富,找到对生活的希望。

李东华也终于等来了命运对他微乎其微的眷顾,为了摆脱掉自己心中那些消极的想法,李东华时常会学习新的东西来消磨时光,而这也帮他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爱情。
1988年6月初,李东华在北京天安门闲逛时遇见了一个瑞士女孩儿向他求助,在休养期间学习的外语解决了李东华和这个女孩之间的沟通困难。
一场无意间的邂逅,将李东华和那名叫做柏兰莎的女孩的命运紧紧连接在了一起。
一个是心如低谷的“天才”,一个是背井离乡的旅客,多次交流后,两个人很快走进了彼此的内心,没过多久,两个人就领证结婚了。

运动员的恋爱和结婚情况向来都需要和队内汇报,但是当时国家队并不能接受队员和外籍人员结婚,因此体操队的领导便让李东华在爱情和事业中选择一个。
事实上,当时的李东华已经对自己的职业心灰意冷了,让他放弃自己的家庭他更加不能理解,最终他还是被劝退开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