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弹指一挥间。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中国女篮夺得银牌,那时候,现在中国女篮的所有队员,还都没有出生。
那年,女篮的少帅李亚光只有34岁,谈不到什么资历。而中国女篮的分组又恰恰分在了“死亡之组”,同组对手是美国、西班牙和捷克斯伐克,强敌环伺,中国队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
就是这样的情况,背水一战,破釜沉舟。
1、“你们这帮孬种!”
中国队上了赛场,很快就显出经验不足的缺点,小组赛头一场对西班牙,手忙脚乱,失误不断,打了4分钟的比赛,竟然一分未得!
开场被西班牙就给打花了。
在休息室里,李亚光发火了,他将一个矿泉水瓶子“叭”地往地下一摔,怒吼道:“你们这帮孬种……”
当时的队员有郑海霞、柳青、丛学娣、王芳、彭萍、郑冬梅、李昕、刘军、何军、李冬梅、郑秀琳、展淑萍。
主帅的吼声,似乎是把队员们给吼醒了。是啊,对手是世界强队,除了死拼硬打,还有什么出路?
李亚光的吼声也并非盲目发泄,因为他心里清楚——这帮队员是有实力的,她们是因为“怯场”,因为心理因素,没有发挥出训练水平。
果然,接下来的比赛,中国队队员人人奋勇,个个脚下生风冲锋陷阵,一波惊涛骇浪般的进攻,一鼓作气就把比分翻了过来。丛学娣脚下象踩起风火轮左旋右转穿针引线,郑海霞在篮下撑起擎天柱,李昕等年轻队员拼命奔跑……打得虎虎生风,激情澎湃。
66:63,激战终场,拿下西班牙。
那一场生死逆转,至今回忆起来,仍然心潮起伏。
2、我的身体素质算是好的,可是也练到哭。
半决赛的时候,中国队的对手是古巴。
古巴是一流强队,最擅长身体对抗,紧逼压迫式防守是一绝,中国队如何应对?以快速灵活来对付古巴的强悍紧逼么?
不,李亚光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以硬对硬,以紧逼破紧逼。
那一战,中国女篮却好好给古巴女篮上了一堂“身体对抗”课。比赛一开始,古巴就祭出了高强度防守,高强度对抗无处不在,取得领先优势,但是中国队寸步不让,李昕、何军拼命跑位,交叉扯动,郑海霞在内线吸引,柳青等人凶狠拼抢……擅长对抗的古巴,在中国队面前一点也讨不了便宜。
对抗中不落下风,技术上,中国队可占了完全的上风,多点开花,攻击炮火异常炽烈,半场下来,竟然57:31大比分领先,到了下半场更成“势如破竹”之势,109:70获得开赛以来最为酣畅淋漓的大胜。
那么,中国队的“硬”来自哪里?
这得从李亚军上任之初说起。
中国女篮选这么个“年轻后生”当主帅,其实是汉城奥运会中国军团大面积失利,痛定思痛,“改弦易辙”的结果。李亚光上任后采取了与原来不同的训练思路。
A、整体篮球。
当时郑海霞是最耀眼的球星,很自然,谁都知道球队应该围着她来打,但是李亚光不这样看。
他在球队提倡整体打法,海霞在内线发挥作用,需要外线承担更多责任,球队每个位置都是火力点,摈弃把球权交到一两个重点人手里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