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航天局将发射“赫拉”(Hera)小行星观测项目,探测受美国DART任务撞击后小行星的特征、轨道及其旋转变化等,为未来的行星防御技术提供基础数据。
2018年10月和日本联合研制并发射了“贝皮·哥伦布号”(BepiColombo)水星探测器,是世界上第3个水星探测器,也是第1个通过两器开展水星磁场联合测量的探测器。
2020年与美国合作发射的太阳轨道探测器(Solar Orbiter),开展对日观测,加深对太阳的各种物理现象理解,并为提升对太阳风暴等极端空间天气的预报能力奠定基础。
- 其他新兴国家相关进展
日本于2007年9月成功发射“月亮女神号”(SELENE)月球环绕探测器,实现了月球探测的亚洲第一。
2014年发射的“隼鸟2号”(Hayabusa 2)小行星探测器,于2020年12月返回,成功实施了世界首次小行星采样返回任务,一举取得小行星探测的领先地位。
目前正在实施“小型月球软着陆器任务”(SLIM),旨在实现百米级的精确软着陆;同时还有日本私营月球机器人探索公司(Ispace)正在实施“白兔-R”(Hakuto-R)任务,验证月面着陆技术并进行资源探测。
此外,日本还与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签署了《阿尔忒弥斯协定》(Artemis Accords),为美国“深空之门”月球轨道空间站提供电池和贮箱等部件、月面数据及补给服务等。
印度2008年完成“月船一号”(Chandrayaan 1)绕月探测,并于2013年成功发射“曼加里安号”(Mangalyaan)火星环绕探测器,成为亚洲第1个实现火星探测的国家。
2019年发射自主研制的“月船二号”(Chandrayaan 2)探测器,在即将着陆月面时发生异常,未能成功着陆月面,但并未影响印度着陆月球的愿景,其拟于2023年左右实施“月船三号”(Chandrayaan 3)月球着陆与巡视任务,该任务将与日本合作,采用H3运载火箭发射,其中着陆器由印度提供,月球车由日本提供。
以色列SpaceIL公司于2019年发射“创世纪号”(Beresheet)月球着陆器,虽然最终未成功着陆月面,但已经说明以色列在月球探测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以色列正计划发射第2个月球探测器。
韩国计划2022年发射“月球轨道器探路者”(KPLO)环月探测任务,2030年前实现月球着陆。
阿联酋与美国联合研制并于2020年成功发射了“希望号”(Hope)火星探测器,这是阿拉伯国家首次执行星际探测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