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正在研制“拉希德1号”(Rashid 1)月球车,计划于2022年由日本Ispace公司“白兔-R”任务搭载发射,推进空间探测合作。
- 趋势分析
01 主要航天国家均制定符合本国发展特点的任务规划
各国均结合本国实际,制定符合发展规律、富有技术特色的探测规划。
月球既是深空探测活动的首选,也是开展更远深空探测的跳板。据不完全统计,2030年前,各国规划后续月球探测任务约18次,火星探测任务5次,小行星探测任务5次,巨行星探测任务3次等,符合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的探测规律。
02 地外资源开发利用逐渐成为深空探测的热点
月球、火星和小行星等地外天体上都含有人类生产、生活所需的资源和其他矿物质,如氦-3、金属资源、水资源等,人类对地外天体的资源开发利用已提上日程,并可能催生地月经济圈、地外天体采矿、太空制造等新兴产业生态。
03 国际合作日益增多、实施模式呈现多元化
各国均高度重视在深空探测领域的国际合作,发挥各国优势技术资源,共摊投入、风险和收益;同时除了政府出资外,商业公司参与度越来越高,其研制模式更加灵活,如美国SpaceX公司批量生产“星舰”(Starship)并通过实际发射试错方式,快速形成定型产品。
中国深空探测进展
自2007年成功发射“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器以来,共实施7次深空探测任务。
中国按期圆满完成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战略目标,形成月球探测的工程技术能力,获得了月球高分辨率图像、月球结构与演化等多项原创成果。
同时,“天问一号”作为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一步实现对火星的环绕、着陆与巡视探测。中国通过深空探测活动,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深空探测科研和工程体系,为人类探索宇宙奥秘作出贡献。
- 嫦娥一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