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同类任务相比,“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总体技术水平已跻身世界同类任务的领先行列。

“嫦娥三号”巡视器 来源:http://www.cnsa.gov.cn/
- 嫦娥四号
为提前建立月球背面对地中继链路,2018年5月21日,承担“嫦娥四号”中继通信任务的“鹊桥”中继星成功发射,进入地月拉格朗日L2点使命轨道。
2018年12月8日,“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成功发射。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实现人类航天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玉兔二号”月球车率先在月球背面刻上中国足迹。

“嫦娥四号”着陆器 来源:http://www.cnsa.gov.cn/
“嫦娥四号”任务首次利用地月拉格朗日L2点卫星中继通信,支持探测器在月球背面着陆和巡视探测,是人类航天发展史上的又一新的突破。
“嫦娥四号”突破地月中继通信、复杂地形着陆、空间同位素热/电源等多项关键技术,具备全月面到达、自主精准着陆、地月L2点中继、高精度高可靠发射、多目标月球测控通信、同位素电源国产化等能力,填补了国际空白;带动新能源、新材料、新工艺、人工智能、先进电子等技术的进步,促进中国空间射电天文学、行星科学等发展,对推动航天强国和科技强国建设、提高民族凝聚力,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影响。

“嫦娥四号”巡视器 来源:http://www.cnsa.gov.cn/
“嫦娥四号”还首次搭载德国、荷兰、沙特等多个国家的科学载荷,建立国际合作的有效机制,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 嫦娥五号
“嫦娥五号”月地高速再入返回飞行器于2014年10月24日发射;2014年11月1日,服务舱与返回器分离,返回器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顺利着陆;服务舱经过规避机动后,执行了地月L2点探测、环月轨道交会对接远程导引飞行试验、“嫦娥五号”着陆区高分辨率成像等试验。
月地高速再入返回任务的实施,使中国掌握了第二宇宙速度半弹道跳跃式再入返回技术,构建了月地高速再入返回工程体系,实现第二宇宙速度安全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