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器成功着陆在内蒙古预定着落区,完成中国首次月球采样返回,时隔44年再次为人类带回月球样品。
“嫦娥五号”突破月面起飞上升技术,月面自动采样封装技术,无人月球轨道交会对接和样品转移技术,月地转移入射和携带月球样品高速再入返回地球的技术,复杂探测器装配、集成与测试(Assembly, Integration and Test, AIT)技术,建立月面无人自动采样返回地面试验体系。

“嫦娥五号”探测器效果图 来源:http://www.cnsa.gov.cn/
“嫦娥五号”任务是探月工程的第6次任务,也是中国航天迄今为止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任务之一,实现中国首次月球无人采样返回,创造单次无人采样量最多(1731 g)的世界记录,获得月球样品20亿年的定年结果,比此前国际预示的最年轻月球样品又年轻了约10亿年,深化了月球成因和演化历史等科学认知。
- 天问一号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是中国行星探测首次任务,于2020年7月发射。
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区域,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人的印迹。
2021年5月22日,“祝融号”火星车驶下着陆平台,6月11日完成两器拍照,高起点、高质量地圆满完成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

“天问一号”探测器 来源:http://www.cnsa.gov.cn/
这是国际上首次通过一次任务完成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探测,对火星的表面形貌、土壤特性、物质成分、水冰、大气、电离层、磁场等开展科学探测;国际上首次采用基于配平翼的火星大气进入方案、在火星车上采用太阳能集热等关键技术,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2个成功着陆火星并开展巡视探测的国家,实现中国在深空探测领域的技术跨越。
“天问一号”任务成功是中国航天事业自主创新和跨越发展的标志性成就。
在中国航天发展史上实现了6个首次:一是首次实现地火转移轨道探测器发射,二是首次实现行星际飞行,三是首次实现地外行星软着陆,四是首次实现地外行星表面巡视探测,五是首次实现4亿km距离的测控通信,六是首次获取第一手的火星科学数据。
在世界航天史上,“天问一号”不仅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人的印迹,而且首次成功实现通过一次任务完成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三大目标,充分展现中国航天人的智慧,标志着中国在行星探测领域跨入世界先进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