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中国深空探测起步晚,但起点高。从无到有,取得一系列空间技术突破和空间科学成果,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备的学科体系和科研平台,具备跨越发展的基础。
但与航天强国和人类探索未知的愿望相比,中国仍存在不小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在探测目标天体的数量和科学发现方面,存在较多欠缺和空白,需要持续开展;二是在探测技术手段,探测深度、广度和精细化程度上,还存在不足;三是对地外天体资源开发利用技术尚处于地面研究阶段。
中国深空探测未来展望
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开启中国深空探测新征程和人类共同的太空活动指明发展方向。
中国应在现有深空探测基础上,乘势而上,加速开展月球及其以远的深空探测活动,敢于探盲区,勇于拓新区,通过若干任务实施,推动深空技术、深空科学和深空利用跨越发展。
- 未来任务设想
01 月球探测
在月球探测领域,应通过月球基地或科研站建设,在深化月球科学探测和月球资源开发利用上持续发力。
近期,应通过几次任务,围绕月球极区这片人类尚未涉足的处女地,实现月球极区资源详细勘查,并开展无人月球科研站关键技术先期攻关,建设月球科研站基本型。
围绕月球地质构造、空间天文、资源与环境等科学问题开展深化研究,获得原创性科学成果,为未来月球科研站建设与运营,以及载人探月奠定基础。
首先开展月球极区环境与资源勘查,突破月面高精度详查、永久阴影区飞越探测、适应极区环境的智能机器人等关键技术,揭示月球深部结构和物质组成等,开展月球水冰证认。
其次,实施月球极区样品采样返回,揭示月球早期撞击和风化层月壤等形成与演化过程,深化月球地质构造研究。
最后开展月球极区资源开发利用试验,突破智能机器人协同操作、月球科研站指挥中枢综合控制等关键技术。
这些探测器通过协同工作,构成月球科研站基本型,既对月球开展长期科学探测,又对地球进行大范围、全尺度、长周期观测,并为后续科研站建设所需的关键技术开展实地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