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了是在哪个时期,网上曾一度流传着一句励志鸡汤型名言——敢想就成功了一半。等这句“空中楼阁”正式下放到个人实践生活中历练的时候,似乎有不少人已经发现,此话的重点似乎并不在成功,而在于敢想。

将话题扯回来,开头提到“敢想“二字”,源于笔者最近在一通信论坛上看到这样一个帖子,标题为——移动的好日子到头了,百姓受益于国家开放服务业试点,话费0元时代或来临。

话费0元!这听起来也太心动了,现如今,手机已成为每个人的生活必需品,从支持日常娱乐到线上线下的消费,手机的作用是越来越多,与此同时高频率的手机使用,用户每月的流量需求和流量资费也是水涨船高。
虽然深知话费和流量费之间可能存在文字歧义,但笔者还是对该贴文章的观点和支撑依据作了考量。简言之,该文的大致逻辑是,由于通信服务业试点不断被开放,外资通信商进入国内市场竞争,国内三家不能搞霸王条款,甚至会倒逼自身服务升级,比如将过去的通话费用一笔勾销,也就到了所谓的0元话费的时代。

新“鲶鱼”已经到达战场
首先笔者强调,国内通信服务业试点不断被开放这个结论,是真实的,工信部近年来的确举动频频。
先是在18年底,获得进入国内通信市场的批准,共有121家外商投资电信企业,其中拿到了工信部颁发许可证的就有86家。到了去年3月,工信部部长表示要进一步提升工业信息化对外开放,全面开放一般制造业,有序开放电信领域外资准入的限制,希望吸引外资继续产生鲶鱼效应。

在到去年十月底,上层机构发布重要文件,表示支持现在北京扩大开放服务业试点。核心内容有两点:1、取消互联网接入服务业务等增值电信业务外资股比限制,将外资介入领域限制为“仅限为用户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2、向外资开放国内互联网虚拟专用网业务。
也就是说,现在的电信市场,国家一口气掏出了两块蛋糕,向全球通信商开放并吸引更多参与者加入竞争,而原本这些曾属于国内三家的“囊中之物”。

话费0元的时代会来吗?
笔者认为,未来国内三家运营商将用户通话费用下调为0元是大有可能的。正如过去,引进苹果,带动了整个国内手机产业的发展;引进特斯拉,促进了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