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杨元庆状态恢复,联想这艘大船又稳稳破浪前行,柳传志于2011年再次归隐,杨元庆也再次接任联想董事会主席。
联想再次在自己手里荣归,杨元庆也很欣慰,开始寻找新业务方向。
杨元庆确实眼光犀利,他早早就布局了联想移动业务,借助品牌和渠道优势快速切入到手机市场。
从2010年推出联想首款手机,仅用四年就做到了全球手机市场份额第四,中国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二。
此时的联想与中兴、华为、酷派四家公司,如同国产手机市场里的四大金刚,并称“中华酷联”。
实际上,“哥几个”当时都是国内中低端手机的代表,都是“拿来主义”,靠着贴牌生产卖一部算一部,赚的并不多。
低端手机盈利少,杨元庆自然也想走高端手机路线。
只可惜联想也被自己市场占有率的优势所陶醉,并没意识到合约机向非合约机转变的时代已经来临。

2014年,三大运营商开始全面下调营销费用和终端补贴,这意味着曾经靠合约机返点盈利的模式将被抛弃,裸机将是未来手机的主要模式。
同年,杨元庆决定收购谷歌旗下的摩托罗拉智能手机业务,希望借此能冲击中高端甚至国外手机市场。
可他没想过,摩托罗拉接二连三被变卖,无论研发还是产品竞争力几乎都在衰败,曾经的巨头只剩一具空壳。
更麻烦的是,联想在杨元庆提出的“机海战术”下,本是希望给消费者更多选择的乐phone、乐檬、vibe、zuk、moto等品牌成了“东北大乱炖”,让消费者傻傻分不清。
随着华为、小米、荣耀等中高端手机的出现,年年亏损的联想手机在国内市场已渐渐边缘化。
联想至今超过八成的营业额还是在PC业务上,折腾半天,只有老业务最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