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交 > 科普中国

有没有可能存在一个星球,智慧生命以树木的形式存在?

常驻编辑 科普中国 2022-05-25 星球   叶绿体   智慧   有机体   根系   单细胞   树木   能量   形式   植物   动物   生物   生命

bua拜客生活常识网

有一种叫“内共生学”的假说认为,叶绿体在几十亿年是一种独立存在的单细胞生命体,它们将自己的DNA写入植物的基因组中后,跟随植物在全世界蔓延,并延续了无数个世代。因此,有人认为叶绿体是地球上最成功的生物。bua拜客生活常识网

bua拜客生活常识网

有没有一种可能,在宇宙中的一个行星上,一种单细胞生物也将自己的DNA写入植物中,然后依赖植物光合作用的能量,在亿万年的时光中,一边进化出高大的树木,一边逐渐进化成一种智慧生物,然后像地球上的人类一样,统治整个星球?bua拜客生活常识网

bua拜客生活常识网

在地球的35亿年前到4亿年前的30亿年的时间里,地球上是没有植物的,在这段时间里整个地球由细菌和藻类统治。到了4亿年前,一些绿藻演化成原始陆生维管植物,即裸蕨,植物才开始出现,逐渐演化成蕨类、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可见植物的进化过程相当漫长。bua拜客生活常识网

动物的进化的也同样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单细胞到多细胞的漫长过程,我们完全可以设想在一个行星上,单细胞生物进化成一种使用根系获取水分和矿物质,并且靠恒星的光来进行光合作用,以获得能量的“树形动物”。只要这些“动物”发展出了语言,有了记录知识和经验的工具,便能演化出文明。bua拜客生活常识网

bua拜客生活常识网

树木是我们星球上维管植物的一种形态,它们是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有机体,它们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的能量与其他有机体获得的能量相比相当低。但智慧物种的大脑会消耗大量的能量,比如我们地球人的大脑,重量只占了整个身体重量的2%,却持续消耗20%的能量。bua拜客生活常识网

而如果一个人全身的皮肤都布满叶绿体,那么他晒12个小时的太阳,所产生的能量不够200千卡,但一个正常人一天所需要的能量大约在1500到2300千克。因此,如果一个星球上有“植物性”的外星人,那么它们的外形必定不是像人类的一样的,有可能是一棵巨大的大树,内部有一颗相对很小的大脑,它们也许还长着多根触手,方便它们像章鱼一样四处走动,并操作各种工具。bua拜客生活常识网

bua拜客生活常识网

也有人认为,树形态可能只是这种智慧生物的生命周期中的一个阶段。如果是它们的第一个阶段,那么这样的生命完全有可能存在,树只是孕育它们,等它们诞生之后,它们也得像地球上的动物一样需要自己寻找食物,来获得生存所需的能量。(有人想到了童话中,从树上长出来的精灵?)bua拜客生活常识网

bua拜客生活常识网

而如果树形态是这种智慧生物的最后阶段,那么这样的生命,就更加有可能存在了。它们像地球上的人类一样出生,然后在成长中学习各种经验、知识,无数这样的生物能够在自己的“人生”中为一个文明添砖加瓦。当它们步入晚年后,便化为一棵树,继续在星球上万年长青,这是咱们地球人都觉得浪漫的告别方式吧。(但是,想想冬虫夏草吧,它们的生命旅程跟这基本类似。)bua拜客生活常识网

bua拜客生活常识网

其实在我们的星球上,树木在一定程度上也能通过其根系中的共生真菌进行交流,而这些真菌通过脱落外层根系来获得养分。有些植物可以通过发送某种信息素,来提醒周围的植物有昆虫出现,有些植物还会通过自己的“行动”来吓跑动物(比如含羞草,就是通过关闭叶子来迷惑吃它的动物的)。bua拜客生活常识网

bua拜客生活常识网

地球上还有一些“食肉植物”,比如猪笼草,它们发展出陷阱来捕捉昆虫,而有一些植物还会主动生产出营养物质,给蚂蚁喂食,让蚂蚁来保护它们。有些植物还有一种更复杂的真社会生活形式,与共生生物共同进化,以类似的方式为它们提供庇护。如果它们的共生关系非常发达,它们将真正成为一个有知觉的有机体。bua拜客生活常识网

bua拜客生活常识网

因此,地球上的植物,尚且具备一点点智慧,虽然这种智慧非常低级,但是在其他星球上,假以几十亿年甚至上百亿年的时光,是有可能发展出地球人一样的智慧的。

相关阅读:

  • 中国邮政和怪诞星球的这场秀惊艳了潮流圈!
  • 为什么星球有引力(宇宙的引力来自哪里)
  • 快乐星球是什么梗(什么是快乐星球暗语)
  • 什么是快乐星球什么梗(什么是快乐星球穷叉叉歌词)
  • NASA向宇宙发射人类信息,科学家乱成一团,担心2014年猜想
  • 带你感受下宇宙的未解之谜
  • 我们所看到的星球都是圆的,那宇宙中有没有方形的星球呢
  • 卡梅隆执导史诗大片《阿凡达2:水之道》首曝预告 潘多拉
  • 《行星的故事》:全景展现40亿年天体地质学奇迹的天文科
  • 推特承诺以约定价格与马斯克完成交易
    • 网站地图 |
    •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