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给钱的”变为“要钱的”,其中个人感受的两极反转不是每个投资人都乐于接受的。
为求拉进双方关系,出生广西的陈晶更是在直播间里直接让粉丝叫自己“表妹”。直播之余也在抖音卖课,点开购物车可以看到价值599的“股权课”以及2099块的“晶总创富圈”等课程,其中最贵的课程标价5980。
![](http://imgq8.q578.com/ef/0529/cdd64eca7a3001f1.jpg)
图片来源:蓝象资本陈晶抖音
值得一提的是,店铺名叫“宁柏宇私董会”,而宁柏宇正是蓝象资本的创始人,蓝象是一家专注于投资教育的早期投资机构。和消费相似,教培行业也在去年下半年“双减”政策出台后骤凉,万亿赛道从高空坠落,使得教育垂直基金有些手足无措,蓝象也走上了抖音掘金的道路。
陈晶账号有13万粉丝,宁柏宇粉丝在4万左右,相比王岑差距较大,但宁柏宇账号下最贵课程价值5万,销量超过60,再加上陈晶的课程,两人带货吸金能力并不输王岑。如果从粉丝数量上看,转化量甚至远超王岑。
对于一些渴望拿到融资又苦于在现实生活中见不到投资人的创业者来说,抖音上的“王岑们”仿佛点燃了他们希望的火苗。
不过,那些将抖音视为悬崖边救命稻草的创业者都忽略了一个核心问题:一个优秀企业家所具备的品质与高瞻远瞩的目光又岂是与投资人一对一交流几次就能够学来的。
“课呢,可能是有价值的,我只是觉得现在教小白创业就是坑人。” 一位机构的朋友评价道。
保持警惕,别太乐观
如今的VC圈有多难?除了去抖音直播,投资人还开始写公众号了。
一位投资机构PR跟我吐槽:“ PR压力太大了,有的机构投资人甚至是合伙人都开始写公众号了。”
要知道,此前普遍现象多为投资人工作安排紧凑,极少有时间主动帮PR写公众号文章。
去年年底与多家机构聊投后时,当时一位投后负责人对钛媒体创投家表示:“你是媒体,你知道公众号出文章这个事挺费劲的,前台投资人不太会帮忙写,投资团队可能一年写一两篇,还是因为他们偶尔有流量需求。让他们主动写文章太难了,其他的不说,关键投资人KPI不在这,很多时候人家就会想,这跟我有啥关系?”
情况到今年发生了改变,大部分机构投资节奏明显放缓,投资人也开始写公众号,或是有表达欲,或是为了显得不那么闲着。总之,VC的集体失控感让一股不太乐观的情绪在行业里飘荡。
长江证券CEO刘元瑞月初在朋友圈发文:死的最快的是那些太乐观的人。
这一理论源自著名的“斯托克代尔悖论”:一位美国海军上将,在战俘营受尽折磨,直到8年后释放回国,记者采问他同伴中死的最快的是哪些人?
上将回答到:“是哪些太乐观的人,他们总想着圣诞节没出去复活节就可以被放出去,复活节没出去感恩节就能放出去。结果一个失望接着一个失望,逐渐失去了信心,再加上生存环境的恶劣,于是,他们郁郁而终。”
之所以能存活下来,是因为对未来没有太高的期待。
个体命运的起伏始终伴随着时代的约束。那些搞副业、在抖音频繁出没的投资人总不免被冠上“失意”的名头。不过,当Carry成为都市传说,“Winter is coming”变为“Winter is here”, 投资人的理想与欲望,迷茫与张望,正在极致演绎着。(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 | 张翌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