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碳卫星首幅全球二氧化碳分布图
2017年9月,首幅全球二氧化碳分布图问世,平均精度达到2.11ppm。由全球二氧化碳分布图可看出,春季由于人为排放形成的北半球二氧化碳浓度高、南半球浓度低的特征;对比2017年4月和2017年7月分布图,清晰地显示出由春入夏北半球二氧化碳浓度降低的趋势,表明了生态系统随季节变化的“固碳”作用;分布图也反映出人类活动频繁地区二氧化碳浓度高的现象。
全球碳通量数据集
2021年8月15日,来自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等单位的研究人员利用先进的碳通量计算系统,基于我国第一颗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中国碳卫星的大气二氧化碳含量观测数据,获取了中国碳卫星首个全球碳通量数据集。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结果,标志着我国具备了全球碳收支的空间定量监测能力,是国际上继日本、美国之后的第三个具备该技术的国家。
全球盘点有助于了解二氧化碳减排、增汇等行动对气候变化趋势的影响,卫星遥感将在全球统一、无偏差的碳收支核算中发挥重大作用。
中国的碳卫星是我国第一代温室气体监测专用卫星,是继日本和美国之后的第三颗全球“嗅碳”卫星。它的成功研制,实现了空间温室气体高精度监测的从无到有,后续在轨稳定运行,将填补我国在温室气体检测方面的技术空白,其成果对我国掌握全球变暖的变化规律和全球碳排放分布,提高我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国际话语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我国将以碳卫星的研究成果为基础,研发新一代的温室气体监测卫星,服务于全球和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
箩筐分享转载自地质封存低碳技术研究,文中观点仅供分享交流,不代表本号立场,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您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