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像是比亚迪有刀片电池,有e平台3.0,还有DM-i混动技术,这些在很多消费者的口中,早已普及开来了。反观上汽这边,貌似大家只记住了“不跟华为合作”这句假大空的口号……事实上,在我们看来,上汽只不过是找个借口,毕竟作为曾经的老大哥,怎么可能会允许合作伙伴干涉自己的事。当然,这或许也跟上汽莫名的优越感有关。
不过,如今上汽的市值也仅有2000多亿,而比亚迪的市值早就突破了8000亿,足足是上汽的四倍。真不知道,那股优越感究竟从何而来?难道是地域感加持的?
唯一的高端牌智己,真的能找到“自己”吗?
作为上汽主攻高端市场的生力军,智己在前端时间终于正式上市了旗下第一款车型——智己L7。但关于这辆车是什么水准我们不好多说,只不过智己CEO刘涛在新车上市发布会后谈到,“花40万买BBA很悲惨……”倒是让我们记忆尤深。事实上,放在当下,一般消费者要是真打算花四十万买车,那我们相信选择BBA的肯定还是要比智己多,就算选新能源,也不见得都跑到智己这边吧?唉,这股优越感真是与生俱来的啊,又是地域感加持?
再者,虽然智己背靠上汽、阿里、张江高科三座大山,但论品牌影响力,却根本无法跟BBA相提并论,甚至连蔚小理都比不上。另外,这回新车上市还闹出了一百多名准车主“维权事件”。又是天使轮权益没有保障,又是配置跟宣传时不匹配,最过分的是,智己汽车的产品经理还在社区嘲讽用户是“孔乙己心态”。
要说在车圈里,敢这样直接怼自己用户的,除了智己恐怕就要属理想的李想了。莫不是智己觉得自己流量太低,也想学李想咒骂自己的用户“脑子里有水银”那样蹭点流量?就事论事,这回的维权事件之所以会在网上不断发酵,可能也跟智己管理层的统率能力有一定关系。毕竟刘涛原先在荣威也是以营销见长,到新公司难免会出现一些欠缺,比如在宣传新车功能上,跟实际功能出现了偏差,也才会招致这么多车主质疑。
在维权事件爆发后,从智己的反应速度以及处理方式上来看,其实可以看出来其公关团队的经验不足,特别是在处理危机公关事件上的能力令人堪忧。对比当初极氪001刚上市时,也曾因为产品上一些缺陷招致不少用户投诉。但最起码人家公司从上到下,包括CEO都主动向用户发了道歉信,从这个认错态度来看,智己显然就差之千里了。
写在最后
从这次分析的三个问题来看,比亚迪跟华为合作,只要双方没有隔阂,都做最好的自己,前途还是比较明朗的。特别是双方的合作,还可以促成互相学习,一同进步的局面。这可能也是因为王传福跟任正非两位大佬在某些方面的观点比较接近,尤其在自主技术创新研发上,一定要为国人争口气。所以说,双方的合作或许还可能打破国外对我们汽车产业的封锁,避免自主车企上位后,可能也会遭遇国外的封锁。
毕竟现在有些车企,其实是卖一台车亏一台车,根本原因就是在供应链上,被人家卡了脖子。我们在智能手机吃了大亏,到了新能源汽车,如果还吃亏,那不相当于在同一个地方摔倒两次吗?我们相信,华为不会允许相同的错出现两次,比亚迪也不会。至于上汽嘛,反正现在还有大腿可以抱,实在不行,大不了给五菱宏光MINIEV多出几个联名款,毕竟“挣钱嘛,不寒碜”。不过,我们是觉得真寒碜,大家觉得呢?欢迎评论区留言一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