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员实现在轨轮换后,可让空间站始终处于有人值守的状态,这样就能省去状态切换的麻烦,减少航天员工作量。更为重要的是,建造空间站主要是为开展各种科学研究,不同科学实验的周期和进度不一样,乘组面对面交接,效率更高,也更准确、安全和可靠。
6人同时在轨也为空间站的环控生保系统带来压力,比如需要增加氧气供应量和二氧化碳吸收量等,这是之前没有经历过的,需要进一步验证。
中新社记者:您认为未来中国空间站如何更好地推进国际合作?我们可以期待哪些领域的国际合作?
杨宇光:中国载人航天活动越来越受到世界关注。事实上,中国航天也一直在积极回应国际关切,履行国际义务,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近日中国官方主动公布长征七号遥五运载火箭残骸的轨道数据,其实火箭已经过钝化技术处理,并不需要担心火箭残骸爆炸,以及陨落时对地面造成危害,但中国频繁公布相关数据亦是对国外关注的回应,体现了中国航天开放、透明、负责任的态度。
此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与联合国外空司围绕中国空间站应用开展合作,首批共有来自17个国家、23个实体的9个项目入选,最快有望在今年年底送达中国空间站。外国研制、天舟飞船运送、中国航天员操作、天链卫星下传数据、神舟飞船带回,这是最容易实现的初级合作,未来我们可以期待外国航天员、国外航天器到访中国空间站等更深入的合作。(完)
编辑:邬嘉宏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