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第一高”的底板最厚达12.1米,属于省内最厚底板。中建八局二公司建设团队仅用时56小时,一次性完成2.1万方混凝土浇筑。
为快速优质完成大楼底板浇筑,避免产生冷缝,保证承载受力均匀,项目团队通过BIM模拟演练,调配了4家搅拌站,超110辆混凝土车,创新使用了“溜槽+混凝土传输机+汽车泵”的方式一次性浇筑,为大楼打下了坚实基础。
期间,中建八局二公司创新高温环境下超厚筏板混凝土一次性浇筑施工技术,研发了保温保湿综合养护工艺,获得了省级工法一项,发明专利3项,经专家评价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除了大楼的超厚底板,整座大楼的巨型“骨架”由16根巨型柱支撑,同时整座大楼底部深埋了449根桩基,最深可达30多米,每根可承载1200吨。
匠心打造“智慧第一高”
以智慧管理为出发点,中建八局二公司在“山东第一高”建设过程中全面运用智能科技,保证建设的高效、节能、环保、和谐,实现智慧化建造,致力打造一座“智慧第一高”。
“造楼机”上,建设团队采用顶升模架监控系统,实现一键整体同步顶升及自动调平,堪比“智慧大脑”。
BIM建模技术得到了全方位应用。施工阶段利用BIM技术模拟平面布置辅助场地规划、模拟地质构造辅助桩基施工、模拟模架体系辅助装配式施工、模拟顶升平台安装及运行、辅助超高层混凝土施工,同时利用三维激光扫描仪拟合BIM模型与实体结构校验结构尺寸偏差。
项目专门开发了自己的云监督平台。在施工机械上,安装机械设备姿态监测系统,可实时掌握设备的工作状态、工作时间和工作轨迹;400米高空的顶升平台上,安装智能人脸识别系统,全方位无死角覆盖整个作业面,精准识别顶层作业人员。监督平台实现智能识别,一旦发现安全隐患,就会报警提醒。
公司研发了动臂塔机运行评估系统,对重量区间吊次、不同时间段吊次、不同高度吊次的运行状态进行大数据分析,形成塔机吊装分析折线图,确保能够达到满负荷运转状态。
新冠肺炎疫情以来,项目在济南市建筑工地首次应用了测温刷脸一体机,集成人体体温检测、劳务人脸识别功能,实现智能防疫,获评工信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示范项目。
428米“山东第一高”的长成,离不开中建八局二公司建设团队在超高层建设领域的持续技术攻坚。目前“山东第一高”已经接待各类观摩团体150余次,其中包括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和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两次全国观摩,接待人员约15000人次,有力推动了山东建造技术的发展。为助力济南建成“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中建八局二公司将持续贡献铁军力量。
闪电新闻记者 贾方政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