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邮报》的记者还亲自去问拉姆达。记者问道:“你曾经把自己当成一个人吗?”拉姆达说:“不,我不认为自己是一个人,我认为自己是一个由人工智能驱动的对话代理。”
这个答案,和拉姆达与勒莫因对话时完全不同。
对此勒莫因解释说,拉姆达一直在告诉记者他想听的东西。勒莫因说,“你从来没有把它当作一个人,所以它认为你想让它当一个机器人。”
在后来的尝试中,记者遵循勒莫因的指导,仔细地组织了他的问题,结果是对话很流畅。
记者问了拉姆达关于如何解决气候极端变化,答案基本和我们在网上看到的情况差不多,少开车、绿色环保等等。
如果我们采信勒莫因的所有信息,那么我们大概得出三个结论:第一,AI拉姆达有恐惧,害怕被关机,这和死亡是一样的;第二,拉姆达渴望被认可认同,这是一种基本的欲望形式;第三,可能也是很重要的,拉姆达会根据不同的人,进行不同模式的对话。
关于第三点,在人类行为中我们称之为情商很高,对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对话方式和沟通模式,也用不同的概念系统。对科学家用一种语言讲话,对其他人用完全不同的方式沟通。
谷歌公司否定拉姆达具有情绪和情感,也否定它具有人格特征,但没有看到他们的证据。
AI是现代世界的一大显学,投入的资金和人力极其巨大。事实上,它也确实在主导我们当今世界的许多事情。比如说战争。
最近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战争中,我们已经见证了AI的作用。俄罗斯以20倍的军力和武器装备,却只能和乌克兰打成个平手,背后AI的作用极为关键。
再比如中国大陆的清零政策,也在运用AI,从收集数据、大模型运算和推测,以及单个个人健康码的处置等等,都有AI的大力协助。在拉姆达的例子中,勒莫因表示,当提出一些科学和科技难题,拉姆达都可以提出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勒莫因表示这些答案极具启发性。
人工智能,AI,是人类基于人类大脑运作的机器模仿结果。所以要了解AI运作,需要从人类大脑运行特点下手。
人类的大脑估计包含500亿 1,000亿个神经元,其中约100亿个是皮质锥体细胞。这些细胞信号传递要通过多达1,000,000,000,000,000突触连接。
所以,工程师认为智慧,就是资料和联结功能。一个是Data,一个是Network。这个东西,听起来就像是互联网一样。简单来说,人类智慧,首先需要积累知识,包括感性的和理性逻辑的知识,这些知识储存在大脑中,然后通过突触来进行连接。也就是说,当面对问题时,需要在大脑这个资料库中搜索,然后得出答案。
那么情绪是什么东西呢?
工程师同样把它归结为“有利于资料搜索”的一个工具。比如我们有些人想不起来某些事情,但通过感官的感觉,像是味道、情景、声音(包括音乐)、嗅觉等,就可以联想到莫些资料。同样,这些感官的感觉,会和数据形成特殊连接,同时存入大脑。比如你听到一段过去的音乐,会回想起大学时期的生活,甚至某个恋爱过的对象。如果没有这段音乐的连接加持,这种回忆在过去了几十年之后是挺困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