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许久的无人零售从今年开始又重获市场关注。
顺丰旗下推出的丰e足食,在今年2月完成3亿元A轮融资,再度加码无人零售;今年5月20日,新消费元气森林,旗下的一站式智能零售服务品牌“元气森林GO”发布了新品零售终端“M1智能柜”,并在内部定下了2022年年底前在全国铺设10万台智能货柜的目标;AI无人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云拿科技”完成Pre-B轮融资;百果园也宣布和智能无人货柜解决方案提供商兔子商城达成战略合作。
而在5月底,国内自动售货机“一哥”友宝在线披露招股书,欲在港交所上市,彻底将无人零售的热度推向高潮。
但2017年那场“流血的比拼”至今让人难忘,如今无人零售新一轮竞争再度打响,未来结局是重蹈覆辙还是破茧重生?
五年前“血流成河”
伴随着移动支付和新零售概念的兴起,无人零售在2017年迎来了春天。2017年也被公认为“无人零售元年”。
彼时,阿里、京东等巨头纷纷入局,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全年,进入无人货架市场的初创企业不低于50家,全国无人零售货架累计落地达2.5万个,无人超市落地近200家,而果小美、猩便利、缤果盒子等相关企业也都是在那一年集中成立的。另据CVSource投中数据显示,同年,无人零售的融资数量也攀至高峰,全年融资额高达43亿元。
被资本催熟的无人零售迅速展开了“厮杀”。据AI财经社的报道,背靠腾讯的每日优鲜便利购用一年时间将公司员工数量从20多人扩招到了2000多人。小e微店CEO荣光曾表示:“现在这个阶段我们只有一个目标,就是尽快把所有优质的公司全部签下来。”果小美用5个月的时间完成了5轮超5亿元融资,创始人闫利珉甚至表示,别人卖4元的商品,他可以卖2元,在扩张的阶段,他甚至愿意以负毛利为代价将对手清除出去。
然而,这阵风口持续不到一年,就迎来了残酷的洗牌。就在2018年,每日优鲜便利购、果小美、猩便利、七只考拉等头部企业纷纷传出了裁员、倒闭、撤点等负面消息。以领蛙为代表的中型玩家则以被收购等形式选择了退场。其后资本也随之离场,只留下一地鸡毛。
无论是资本还是创业者,都开始重新审视无人零售这个新业态,还给这个行业下了这样的判断:既不节省成本,又没有提高效率,更没有创造需求。无人零售因此变得沉寂。
领蛙的天使投资人蒋海炳曾感叹,无人零售是一个很好的模式,但在资本进入以后被无限制的补贴和恶性竞争搞垮了。“纯粹拼点位数不计货损,整个行业都搞坏了。而且这是个破伤效应,一旦搞坏了,再想恢复难度就非常大,甚至回不来了。”
虽然无人零售“退潮”,但之前资本的疯狂博弈也直接增大了市场规模——短短五年时间,无人零售的市场规模就增长了十倍。2013年,国内无人零售的市场规模仅仅为19亿元,但到了2018年,其市场规模就达到了190亿元。
到了2022年,无人零售似乎再度升温。而这一次会有什么新故事可讲吗?
入局企业各怀“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