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继被蚂蚁集团今年一月份减持3.17%至10.37%后不到半年的时间,众安保险的另一大股东腾讯控股也将其持股比例减持到8.09%,减幅达1.92%,而同属于“三驾马车”中的中国平安也相较之前的持股比例降低了不少。
除了大股东们的信任有所降低外,众安保险投资者的态度也谨慎了不少。自去年一月份股价冲上新高点以来,众安保险的股价走势整体处于下行状态,截止目前,其股价跌幅超过六成,市值约有375亿港元。
尽管众安保险去年首次实现了承保盈利,但是营收增幅却也大幅放缓,再加上复杂的市场环境以及低迷的资本表现,“互联网保险一哥”的未来恐怕也没有想象中的乐观。
盈利与增长放缓
保险行业有个颇有意思的“七亏八盈”的规律,是指一家新保险公司的前七个年头都是亏损的,到第八年才会实现盈利。对于众安保险来说,这个规律恐怕是应验了一半。作为一家成立于2013年的保险公司,众安保险起初三个财年的净利润皆为正值,即便是净利润水平不高,但是到了赴港上市便开始了大额亏损,亏损额度达到了近10亿元。
到了2018年,众安保险的净亏损额再次增加,同比扩大74.87%至17.44亿元,随后盈利前景开始明朗。次年众安保险的净亏损额大幅收窄,到了2020年便实现了扭亏转盈,变动幅度超过200%,去年净利润更是翻倍,同时实现了首次承保盈利。
财报显示,2021年众安保险的的综合成本率为99.6%,相比上年同期降低了约2.9%,全年承保盈利额约为0.75亿元。再加上投资收益的大幅增长,使得众安保险去年的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10.3%至11.65亿元。
可以说众安保险成长至今,尽管亏损额不小,但是总体亏损的时间并不长,七亏八盈的行业规律并没有在众安保险身上体现太多。不过,相较于盈利与净利润扩大的欣喜,众安保险的营收表现相比就差了些。
财报显示,2017年到2021年众安保险的营收分别为59.54亿元、112.56亿元、146.30亿元、167.09亿元、204.80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74.72%、89.03%、29.97%、14.21%、22.57%。可以明显看出近两年众安保险的营收增速已经是大幅放缓,作为刚创业不久的新企业来说,相比着利润端的亏损更着急的是营收端看不到更进一步的可能。
这一点投资者看得最清楚,众安保险刚上市时股价有过短暂的高点后,其股价走势便开始跌跌撞撞,更是经历了一年多的下行期。尽管之后股价有所回升,但也起伏明显且持续时间较短,其股价冲上新高点后便开始了新一轮的下跌,众安保险的市值也从最高峰的千亿港元萎缩到现在三百多亿港元。
简单点说,众安保险上市至今股价多数时间都处于下行状态,投资者谨慎态度的背后其实是其营收潜力的不看好,更耐人寻味的是其实际表现刚好也佐证了这一点。加之大股东们的持股比例相较于上市初期减持了不少,众安保险未来的资本市场表现也很可能保持着如今的状况,尤其是其本身独立性非常有限的情况下。
“三驾马车”下的众安
众安保险作为全球首家互联网保险公司,在2013年由蚂蚁金服、腾讯、中国平安的发起下成立。有着互联网巨头和保险巨头的加持,众安保险的开局可谓是甩开了同行一大截,拿下的国内第一张互联网保险牌照很快就做出了成绩,次年双十一仅一周的时间便出售了约一亿份的保单。
随后众安保险吸引了拔萃资本、摩根士丹利、鼎晖投资等投资机构的目光,A轮融资后的估值达到80亿美元,短短两年就成为了保险科技行业的独角兽。这背后显然是离不开蚂蚁等大股东的帮助,可以说没有大股东们的支持,众安保险很难在短时间内吸引众多投资者的眼光并成功登陆港股市场,但也丧失了相当程度的独立性。

比如刚成立初涉足的退运险,实际上是来自于阿里巴巴旗下的电商平台,大股东的支持不仅让众安保险很快打开了市场局面,同时也站稳了脚跟,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其第一个财年的总保费就达到了近8亿元。之后很长一段时间,甚至是到现在,阿里巴巴都是众安保险的大客户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