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除了阿里巴巴,众安保险的合作对象也有携程、滴滴、蘑菇街等互联网企业,但是其相当大比例的产品仍是由少数企业所完成的,比如携程相关企业的贡献比例从2014年的5.6%提升至2016年的20.6%。
也就是说众安保险保费的提升相当依赖少数的合作对象,即便是有些合作商的贡献比例有所下降,但是整体来看仍属于第三方平台的范围。财报显示,众安保险2021年自营渠道的保费收入为36.09亿元,同比增长66.4%,占总保费的比例约为18%。
而之前三年的自营渠道比例更低,2018年到2020年众安保险自营渠道的比例分别约为2%、8%、13%。经历了八年的发展,众安保险第三方平台的保费贡献比例仍超过80%,可见自身独立性之差。
不过,众安保险之所以能快速发展甚至是成为行业头部,实质上以自身独立性的破坏为代价换取的保费增长,换句话来说“三驾马车”实际上是众安保险业绩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在不改变既有股东格局下,众安保险对第三方平台的依赖性仍然不会有太大的改变。
也就意味着前面提到众安保险的业绩问题以及资本市场表现很难从其内部战略变革上得到实质上的变化,而这一点也能从其高层变动上看到些许影子。去年年初,陈劲因个人原因辞去了执行董事与投资委员会主任的职位,而早在2019年,其就卸任了众安保险总经理与联席CEO,陈劲的此番辞职也意味着众安六年生涯的结束,欧亚平父子走向台前。
此外,众安保险高层中的陈玮、王禹、吴逖等人也在2019年之后先后离任,尽管众安保险人事变动的不少市场分析指向了业绩与股东压力有关,但在三驾马车无法更改的前提下,众安保险的自我独立探索势必是挤压大股东的权利,况且是其本身是诸多巨头的联营公司。
互联网保险一哥,依旧承压明显
今年1月份,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意见》,也是继《关于推进财产保险业务线上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后对于保险业务线上化的政策支持。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21年互联网财产保险雷利实现保费收入862亿元,同比增长8%,较财产险行业整体保费增速高出7%,同时行业渗透率提升至6.3%。
也就是说无论是政策支持,还是市场规模方面,保险数字化转型已然是大势所趋。如此利好因素显然是看好互联网保险企业的未来,不过事实却并非如此简单,即便众安保险是互联网保险一哥,但依旧承压明显。
一方面是同质化竞争带来的市场竞争加剧。互联网保险本质上是保险渠道的变革,相较于传统的业务开展,互联网保险省去了代理人与推销员,直接面向消费者,但也让行业竞品趋向同质化。
除此之外,流量与技术也难以赋予互联网保险企业更多创新性,即便众安保险有着尊享e生健康险这样的王牌产品,但随着竞品的加入以及时间的考验,市场影响力依然有限,更不要说众多的相关产品仅是持续了一段时间便不见踪影。

另一方面则是互联网保险乱象导致的监管收紧。今年北京朝阳法院发布的《金融审判白皮书(2019年度-2021年度)》显示,2019年到2021年间,朝阳法院受理人身保险纠纷中94.5%的为互联网投保。数据显示,2019年银保监会接到互联网保险消费投诉同比增长88.59%,同时是2016年同期投诉量的7倍,其中财产保险方面的投诉居多。
去年八月份,众安保险因自营平台涉嫌骗保等4项违法行为,收到了银保监会145万元的处罚和相关责任人被警告以及罚款的57万元。互联网保险大哥尚且如此,可见整个行业的乱象,由此《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关于加强和改进互联网财产保险业务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于去年先后发布,今年银保监会更是下发了险企定期报送渠道等方面的发展状况。
也就是说互联网保险市场正走向规范化、精细经营方面,由此众安保险所面临的竞争压力也再扩大。数据显示,2021年互联网财产保险TOP10的市场集中度为78%,众安保险有着24%的市场份额,位居行业第一。除了面对人保财险等同行的竞争,众安保险还要传统保险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压力以及平安好医生等互联网医疗平台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