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在汽车芯片供应短缺的情况下,零跑研发了AI智能驾驶芯片,实现中国化自主知识产权智能驾驶芯片从无到有的突破。2021年7月,零跑金华AI工厂首台零跑T03舒享版正式下线,零跑成为真正具备智能汽车自研、自产、销售、服务一体化完整产业链的企业,也成为全球少数拥有智能电动汽车完整自主研发能力的企业。如果说零跑的第一代车型S01验证了公司对于核心技术的掌握,零跑的第二款车型T03就有对产品定位更精准的把握,2.0战略的第三款车型C11期待的或许是在主流市场证明企业的价值。
七年前的造车浪潮,将几百家企业裹挟其中,如今,脱颖而出的都是中国自主品牌的佼佼者。在日益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中,只有差异化与创新性才能被消费市场更长久地记住,这或许正是新能源车企弯道超车的一次机会。
3 困境与重生
2015年、2020年、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从1%提升至5%,再从5%提升到16%。前半段用时五年,后半段用时仅不到一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制定的目标是到2025年,实现20%左右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依照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增长速度,实现目标并不困难,甚至有望超越。
时间拨回三年前,那时候的新能源车企与今天相比是截然不同的生存状态。当时的WL、XP、理想都曾陷入融资困局,旗下首款产品也饱受诟病。续航里程不高,质量不过关等等问题困扰着新造车者,投资者和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更多持观望态度。如今,却是另一番盛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李骏曾指出,智能汽车作为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应用平台,已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引领性产业,也是一个GJ科技创新的标志。
2020年,浙江发布《浙江省数字赋能促进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2年)》,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在建设“未来工厂”方面,提出推广应用数字孪生、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技术;鼓励发展“无人经济”,探索无人机、无人车等应用场景。
2021年6月,杭州市经信局组织编制了《杭州市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以抢抓“十四五”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窗口期,推进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着力实现换道超车。
在此背景下,杭州进一步加快“新制造业计划”,为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能支撑。在造车产业方面,杭州有着多年积累的天然优势。例如,杭州拥有300多家不同规模企业组成的零部件供应体系,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让一辆汽车的诞生几乎可以在区域内独立完成。如今,汽车产业迈入电动化时代,智能化成为车企拼“硬实力”的主战场。
2021年8月,杭州国资30亿元注资零跑,展开密切合作。杭州与零跑的结合,更像是一家企业与一座城市共同成长的故事,也让我们看到未来,杭州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增长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