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上个世纪70年代左右美国阿波罗载人登月计划的激励,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就有了探测器登月计划,其在1990年1月就发射了飞天探测器(又名缪斯-A),不过在抵达月球轨道附近后就失去了联系。2007年的时候,日本还成功发射了月亮女神号探测器,这一年我国的嫦娥1号也成功发射了。
(飞天探测器结构图)
十多年过去了,我国不仅成功实现探测器着陆月球,以及月球土壤采样返回,还将玉兔号月球车送上月球,可日本的探测器登月计划至今没有成功。
小行星都登陆了!月球离地球更近,个头更大,难道不更容易成功吗?
探测器成功登陆小行星的国家,不仅有日本和美国,还有欧盟,可截止目前,欧盟的探测器也没有登陆过月球。
(欧盟Smart-1月球探测器)
实际上,探测器登陆小行星与登陆月球,这两者的难度真的没有可比性。如果非要比,只能说探测器登陆月球的难度比登陆小行星的难度更高一点,毕竟事实摆在这儿,能登陆小行星的国家却并没有能力登陆月球。
发射探测器抵达月球轨道,并环绕月球,这对日本来说并不难,可是要使探测器受控在月球表面软着陆,而不是失控或者受控直接撞上月球表面,就没有那么容易了。此前,印度和以色列都想成为继苏美中后第4个在月球实现软着陆的国家,不过都失败了。
(印度月船-1探测器结构图)
月球的质量比小行星大得多,重力加速度也很大,探测器着陆时下降的速度很快,而且月球上是真空,没有办法利用降落伞减速,因此登陆月球最难的一点就是“实现安全着陆”,这从技术上来说是一项不小的挑战。
小行星的引力很小,使探测器附着在其表面是一项难题;并且由于距离遥远,无线电通信存在很大延迟,加之信号也很弱,进行深空通信也是一项难题;此外,小行星距离地球很遥远,远离太阳,这对探测器的飞行轨道控制以及能源供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隼鸟2号就搭载了当时很先进的霍尔推进器。
总之,两者的难点各有不同,在技术先进程度上很难说有优劣之分。
关注我,咱们下次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