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交 > 科普中国

前沿对话|研究预估:近40年后青藏高原或失水2300亿立方至新平衡

7ai拜客生活常识网

此外,陆地水循环对气候变化也有调整和“适应”的过程,例如湖泊扩张后水储量增加,但是水面面积增大会伴随着蒸发量增加,水量损失增加,因此,内流区的湖泊也会逐步达到水量平衡的状态。总之,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至21世纪中叶,青藏高原各流域的陆地水储量变化速率均比较平缓。7ai拜客生活常识网

澎湃新闻:研究结论提到,到21世纪中叶,青藏高原水储量净损失或达到2300亿立方米,这对于青藏高原意味着什么?7ai拜客生活常识网

李雪莹:三峡水库的总库容是393亿立方米,那这个总量大概是6个三峡的总库容。这一净损失量是我们在中等气候升温情景(注:本世纪中叶气温比工业革命前上升不超过2 C)下的预估结果。据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团队初步估算,现探测到青藏高原总水储量约9万亿立方米,因此损失2300亿立方米相当于总量的约2.5%。尽管水资源是一种可再生资源,但是仅仅几十年内,这个数量级的水量损失值得引起重视。7ai拜客生活常识网

“亚洲水塔”水储量损失,对阿姆河和印度河流域影响较大7ai拜客生活常识网

澎湃新闻:研究里提到青藏高原的供水能力,具体是指什么?7ai拜客生活常识网

李雪莹:供水能力表征潜在的可利用水资源量的最大值。这项研究中,我们选取阿姆河、印度河、恒河、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长江、黄河八个下游人口稠密的流域,考察上游陆地水储量变化对下游供水能力的影响。7ai拜客生活常识网

我们提出天然供给能力,定义为降水与实际蒸散的差值,和储量供给能力,定义为上游水塔的陆地水储量,以21世纪初叶(2002‒2030年)下游地区年平均总需水量为基准,包括农业、工业、生活用水量之和,探讨了21世纪中叶(2031‒2060年)与初叶的供水能力差异、需水差异占需水基准值的百分比。7ai拜客生活常识网

龙笛:举个例子,长江源直门达水文站多年平均径流量,相当于长江总径流量的2%不到。长江源“水塔”储量变化对下游的影响较小。但黄河的情况有所不同。黄河源唐乃亥水文站多年平均径流量,大致相当于黄河总径流量的三分之一。但是经过我们的研究,黄河源区未来水储量是有所增加的,所以说黄河“水塔”的变化不会对下游供水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在雅鲁藏布江流域,虽然冰川融化显著,但是我们的研究表明,由于未来这一区域降水呈一定增加趋势,未来的径流量有可能还是增加的。7ai拜客生活常识网

澎湃新闻:研究把阿姆河和印度河流域确定为可能受青藏高原水储量影响变化比较大的热点地区,这是如何考虑的?7ai拜客生活常识网

李雪莹:首先,从水储量变化的角度,阿姆河和印度河的水量亏损主要表现为冰川水储量损失,较青藏高原其他地区更大。其次,从上游水塔的水储量变化对下游地区的影响来看,阿姆河和印度河流域下游地区的需水量无法由下游天然供给能力满足,即这两个流域非常依赖上游水塔的冰雪融水,因此,上游水塔的储量供给能力亏损意味着未来这两个流域需要更多的替代性水源,如大规模开采地下水、实施调水工程、提高用水效率等。我们发现阿姆河和印度河流域在以上两个方面均是青藏高原的热点地区。此外,考虑到阿姆河和印度河流域的地下水超采、人口快速增加以及沿河国家的用水纠纷现状,两个流域的水资源保护迫在眉睫。7ai拜客生活常识网

龙笛:阿姆河是中亚最大的内陆河,未来其源区帕米尔高原的冰川持续消融,水储量不断亏损,将导致其供水能力越来越弱。中亚是内陆干旱区,生态脆弱,阿姆河也是中亚咸海入湖的两条主要河流之一。由于从阿姆河大量取水进行灌溉,进入咸海的水越来越少,咸海已严重萎缩,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已造成该地区严重的生态危机。7ai拜客生活常识网

课题组曾用无人机拍摄见证米堆冰川消融痕迹7ai拜客生活常识网

澎湃新闻:青藏高原会不会变得更暖、更湿?7ai拜客生活常识网

李雪莹:青藏高原空间范围较大,气候变化下各区域的气温降水变化会有一定差异。总体而言,青藏高原变暖是比较显著和普遍的。但是最新的IPCC气候模型预估表明,在未来气候变化下,青藏高原变湿的区域主要在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长江流域,而在高原西北部内陆区,未来降水与现阶段相比基本不变。7ai拜客生活常识网

澎湃新闻:在气候变化的趋势下,水储量的变化在未来可能有什么生态环境上的影响?7ai拜客生活常识网

龙笛:温度持续升高,冰、雪加速消融,会造成一系列生态环境的改变。冰川融水的归宿一方面是进入河流,最终汇入海洋或内陆湖;另一方面,就是进入土壤和地下,通过植被蒸散回到大气。伴随着气温上升,有可能使原来比较寒冷的高山区生物多样性增加。河流泥沙携带各种营养盐和污染物。水储量的亏损在一定的时间和范围之内,使河流泥沙含量增加,水质下降。另外,地质灾害风险也在增加,比如冰崩、滑坡、泥石流、冰湖溃决等。

相关阅读:

  • (权威面对面)中国科考探秘地球之巅
  • 贵州广西湖南等地有明显降水 青藏高原东部多降水
  • 贵州云南广西等地有明显降水 青藏高原地区多降水
  • 新纪录!青藏科考发现迄今中国最高树木
  • 西藏生态保护为全球生态文明贡献中国智慧
  • 云南广西等地有明显降水 青藏高原地区多降水
  • 云南广西等地有较强降水 青藏高原地区多降水
  • 「奋斗者正青春」高原科考的追梦者
  • 四川的这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你去过几个(下)
  • 作曲家张千一:与李娜合作最默契,与医生妻子互相感恩
    • 网站地图 |
    •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