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基于此研究,下一步的工作计划是什么?
李雪莹:我们已经探讨了青藏高原陆地水储量的变化。此外,亚洲主要大河的径流量变化与气候波动、极端事件(干旱、洪涝等)和生产生活用水等密切相关。水储量和径流的变化是探讨水资源安全和水灾害防治的两个重要维度,下一步我们将这两个维度结合起来,为气候变化下亚洲水塔失稳的适应性对策制定提供参考。
澎湃新闻:可以介绍一下研究团队未来的研究方向吗?
龙笛:我们清华大学水利系遥感水文水资源团队,主要采用卫星遥感的观测方式,提供水文水资源研究和应用的基础信息,水储量的研究是水循环研究中的基础。未来我们将持续关注青藏高原气候变化对水循环、生态环境和灾害产生的影响,从青藏高原延伸到我国和全球其他水塔,比如天山、欧洲阿尔卑斯山、南美安第斯山等。研判在气候变化下,这些水塔的变化有没有共同点和差异性,为气候变化对水圈和人类社会影响的减缓和适应性对策制定提供参考。
澎湃新闻:研究团队会定期去一些区域进行实测,近年来有肉眼可见的气候变化带来的表现吗?
李雪莹:我们课题组每年会去青藏高原的重点冰川、湖泊、河流实地考察,我本人参加过两次。印象较深的是我们于2019年9月和2020年8月两次前往西藏波密的米堆冰川考察,利用无人机拍摄冰川影像对比发现,2020年米堆冰川的冰前湖光谢错的水位,较2019年有小幅上涨,冰舌则后退较多且冰舌厚度明显变薄,这表明米堆冰川消融明显。
责任编辑:汤宇兵 图片编辑:胡梦埼
校对:栾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