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活泼”趋势的更是如此。作为该进变方向的高级存在形式,从单细胞生物到动植物再到人类,个体的存在时间远低于非生命自然物是一方面,个体存在的客观条件无比苛刻是另一方面——天然物质可以存在于所有天体,银河系数千亿恒星吸附的行星之中,至今未发现其它生命,适合人类生存的宜居星球也寥寥可数——生命越高级,寿命反而越短。有的植物能活数万年,动物个体顶多生存上百年,即死亡、消解,完全丧失各自的性、态、状。
由于原子、元素、分子结构的天然物质为主体的星体互相制约,宇宙中不可能再形成无穷大的粒子聚合体,从而不再大爆炸,将无限质量转换为能量封印于原子、元素,再由之聚变释放核能供给万物能量。
宇宙中现有的能量,终将越来越转换为质量。而无论恒星、星系还是更强大的天体,都不具备将氢、氦聚变生成的重元素,或暗物质(假设主要成分是“原初粒子或弦”、“因子”)的质量转换为能量并封印于原子核的能力——难道必须演化到宇宙中的所有能量耗尽,所有天体解体、衰亡,消散的粒子衰变为“因子”甚至“原初粒子或弦”之后,再启动我们前述的轮回吗?
从哲学角度看,“有”即有限,“无”等于永恒。越“有”越存在、衰亡;越“无”越静寂、永恒——能量是“无”,质量是“有”。无生有,有无相生并转换,螺旋升级出当下宇宙及其中的一切。自大爆炸之后,一切演化都属于“以有生有”。因此,除了个体必然在有无转换中短暂存在,反复轮回,宏观上看,宇宙整体也必然要归于“似有实无”,才能重新发端。
如此,科学的“熵增定律”,哲学的“有无相生”,前述的“质能转换”,都指向静、寂、灭、亡。难道只有神学的文明镜像,才是“实有”的最佳归宿——联想当下网上最火爆的问题,就此定论:既然人都要死亡,一切注定要消散,生命还有什么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