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Thor将会首先登陆极氪汽车
极氪采用Thor也证明了汽车厂商对于经济高效的中央计算架构的认可度,这一架构可以同时满足安全可靠高度自动化驾驶能力的需求,也可以满足车载信息娱乐系统日益丰富功能背后的复杂繁重的计算需求。
二、仿真能力大提升 车企可进行虚拟开发
黄仁勋也介绍了NVIDIA DRIVE,这是英伟达打造的一个自动驾驶汽车开发和部署的端到端平台。在开发方面,DRIVE包括了Reolicator合成数据生成,NVIDIA AI基础设施如DRIVE Sim和DRIVE Map。
在部署方面,NVIDIA DRIVE包括全栈驾驶和车内AI应用,AI计算机和Hyperion自动驾驶汽车参考架构。
英伟达的工作人员开发了一个AI工作流,可以根据记录的传感器数据构建3D场景,在将3D场景导入到DRIVE Sim之后,可以一通过人工创建的内容或者AI生成的内容对其进行增强。
这一视频到3D几何图形的工作流可以在NVIDIA OVX系统上运行,这使得英伟达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创建模拟场景。
举个例子来看,英伟达采用Neural Recinstruction Engine(神经再造引擎)为DRIVE Sim提供支持,几分钟内,该引擎就可以根据传感器数据为驾驶记录重建完整的3D数字孪生。
英伟达DRIVE Sim可实时建立3D数字孪生
通过AI技术,英伟达方面可以对物体进行采集和重建,这些素材将会被加载到Omniverse(英伟达此前发布的计算机图形与仿真模拟平台)中,并且随时可以在DRIVE Sim中使用,在DRIVE Map的协助下,开发者可以放置动态物品如车辆或者行人,然后仿真系统可以对环境进行更改,然后进行闭环测试,从而规避更多的风险场景。
甚至开发者也可以根据采集到的场景和素材创作新的场景,可以生成合成真值数据来训练感知网络,这些场景都可以用于端到端的测试。
英伟达DRIVE Sim可自建极端场景
黄仁勋表示,DRIVE Sim在构建自动驾驶系统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是CI/CD持续集成/持续部署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DRIVE Sim还支持车内环境模拟,未来的汽车不仅会有简单的仪表盘,还会有用于数字和物理设计的环绕显示器,汽车设计师、软件工程师和电子工程师可以在DRIVE Sim中开展协作,同时运行所有的实际计算机和软件栈。
英伟达对于车舱的构思
DRIVE Sim将会成为这些工程师的虚拟设计工作室。
在机器人和自动驾驶的开发过程中,安全性非常重要,英伟达在安全系统和流程方面,投入了1.5万人工年,对500万人工代码进行了安全评估,其自动驾驶芯片和平台的设计均遵循了行业通用的安全标准。
目前英伟达在开发端到端自动驾驶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现场展示的视频中可以看到,用户到达车上之后,AI助手会向用户汇报今天的行程,然后自己完成行车和泊车的一系列动作,整个过程中并不需要人工参与。
英伟达自动驾驶系统可以实现端到端
目前英伟达的自动驾驶芯片产品已经登陆了四十多个车企、车企、卡车、无人出租车、无人小巴公司,其中小鹏汽车的最新旗舰车型G9就采用了Orin芯片,这款车将会在今年晚些时候正式交付。
采用了Orin芯片后,这款车将会具备高度先进的辅助驾驶功能,比如可以在主要和次要城市街道、高速公路和非公开道路上进行自动驾驶和自动泊车,还能够自动进入停车场、城市内狭窄街道和收费站等特殊场景。
结语:英伟达扩大汽车业务的边界
以往的GTC大会上,英伟达在汽车方面的重点始终围绕在自动驾驶方面,其已经将自动驾驶做为非常重要的市场增长点。
而在本次大会上,虽然自动驾驶仍然是英伟达的重头戏,但其也同时增加了智能座舱、仿真系统、云等方面的布局,从想要帮助车企做好自动驾驶,变成了想要帮助车企造好车。
目前,无论是特斯拉、海外老牌芯片厂,还是国内科技大公司、创企,近年来产品力都有显著提升,也都在试图撼动英伟达的地位,虽然短时间来看,并不会对英伟达产生什么影响,但居安思危还是很有必要的。
随着英伟达在汽车业务方面的布局逐渐增加,其地位或许会变的更加稳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