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价格,功能全面的机器人卖得更贵,自然隔绝大多数想购买平价产品的消费者。奥维云网数据显示,2000元以下产品的销量占比,从2019年79%减少到2021年45%;3000元以上产品的销量占比,从2%上升到29%。
去年,科沃斯高端产品收入占比达91%,其中零售价在3500-6000元的产品销售额占比从2020年的5.11%,快速上升到2021年的41.33%;去年以来,石头推出了多款高价产品,比如G10S Pro,在天猫旗舰店里优惠后价格也要5700元左右。
高价产品毕竟还是面向小部分用户,他们对价格的敏感度低。当购买的旗舰产品提供了极致的功能和体验后,这部分用户会对产品形成一个正向评价,带动口碑的同时,他们的黏性和复购率自然都会提升。
但大部分用户购买平价产品,这些产品因为功能不全面,反而体验相对较差。这导致大部分用户对扫地机器人很难起到口碑正向的效果,平价产品每卖出一台会损失一个消费者,甚至让很多潜在消费者打消购买的念头。
除了价格外,另一方面是供需错配。
扫地机器人作为智能化产品,相对低线城市,高线城市对其接受度会更高;相比于中老年人,年轻人对其接受度会更高。但问题在于,高线城市的年轻人普遍都选择租房,而租房意味着居住面积通常较小,也可能会在地面堆砌杂物,难以发挥出扫地机器人应有的价值。
中老年人可能有更大的居住面积,但他们对智能化产品的接受度低,往往愿意选择请人或者自己动手打扫卫生。更何况,扫地机器人“适老化”功能缺乏,许多复杂操作必须要通过手机APP才可以实现。对于他们来说,这还不如用一个遥控器来得方便实在。
如果家里有小孩,那他们更不愿意使用扫地机器人。因为扫地机器人几乎无法胜任被小孩弄得乱七八糟的地面,甚至会被影响到正常的工作。相反自己用手收拾来得简单粗暴,还能做到“及时清洁”。
所以,当价格和使用场景的原因筛选出去大部分消费者后,扫地机器人终究难以揭开大众面纱。
而撕不掉“小众”和“玩具”的标签,整体销量增长便难以为继。今年上半年,扫地机器人零售量为201万台,同比下滑28.3%。明明产品渗透率还有如此大的空间,却没有新的用户群体,无法激发出新的购买需求。
03 如何走进消费者?
对于玩家们来说,该如何将产品打造成“刚需”?
我们不妨先回顾一下智能手机和新能源汽车的成长轨迹。他们在行业发展初期,市场渗透率快速提高,靠的是产品百花齐放、价格下探,从而刺激销量增长,产品普及到大部分消费者。
2010年,iPhone 4发布,同年还有魅族M9、三星SPhone、摩托罗拉Defy、联想乐Phone等上市;次年,小米手机1发布,售价1999元,将产品做到极致性价比。也是这一年,智能手机的渗透率来到30%,这之后,功能机开始兵败如山倒,苹果登基,诺基亚走下王座,迎来移动互联网时代。
新能源车这边,特斯拉先入场,随后小鹏P7、比亚迪汉、理想ONE、极氪001等车型入场。之后新能源车开始往入门级代步市场渗透,宏光MINI EV、QQ冰淇淋、长安奔奔E-Star成为了其中的佼佼者。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来到24.3%。
那么落到扫地机器人市场,提升渗透率的答案又是什么?
首先必然是“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推动消费者转向新的选择。
从功能机到智能手机,后者能够满足用户更多的需求,使用起来也简单便捷、易操作,不失效率;从内燃机到电池,消费者用更实惠的价格体验到,豪华燃油车才有的提速、平顺性、安静性、四驱系统。
技术创新的过程是“点状式”的,需要玩家长时间蛰伏研发,才能迎来那一刻的突破。而我们可以将期待落在头部玩家身上,因为他们有充沛的资金做持续投入。
财报显示,2018年-2021年,科沃斯研发投入分别为2.05亿元、2.77亿元、3.38亿元和5.49亿元,逐年在加大研发力度;石头也是如此,2018年-2021年,研发投入分别为1.17亿元、1.93亿元、2.63亿元和4.4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