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英国杜伦大学的一个心理学研究团队推出一本应对拖延症的自助指南《拖延:它是什么,为什么它是一个问题,以及你能做些什么》(暂译,Procrastination: What It Is, Why It’s a Problem, and What You Can Do About It)。尽管学界对于“积极拖延”的影响仍有争论,部分人士称“拖延有助于我们看清哪些事更值得去做”。但在作者西罗伊斯与其团队看来,拖延从来不是一件好事。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多次表示,写作这本书的原因之一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帮助人们认识到是什么导致了拖延,并尝试找到摆脱恶性循环的良方”。
1830年的夏天,曾写作《巴黎圣母院》的法国文学巨擘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正面临着一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需要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完成一部新小说《巴黎圣母院的驼背》(The Hunchback of Notre Dame)。这部小说随后被改编为迪士尼的经典电影《圣母院的驼背》,不过在当时,对于出版商而言,这部小说能否顺利成稿都是一个未知数。
电影《圣母院的驼背》(1996)剧照。
事实上,雨果本不必将自己推入这样的窘境。早在截稿日期的前一年,他就和出版商达成了协议,但出版商没想到的是,这位享誉国内外的文豪竟是位“拖延症晚期患者”。一年间,他不断设立新项目,招待亲友,可就是未曾动笔,最终,出版商也不得不设定交稿截止日期。为了克服拖延,雨果将所有的衣服都锁了起来,只留下一条披肩给自己,没有合适衣服外出的他就只能“被迫”在家中写作。每天将自己关在书房的雨果开始疯狂写作,竟然在截止日期的两周前顺利交稿。
不只是雨果,加拿大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Margaret Atwood)也自嘲为“世界级的”拖延症。据称,其经典作品《使女的故事》推迟了三年才最终交稿。写作《银河系漫游指南》的英国作家道格拉斯·亚当斯(Douglas Adams)也直言在截止日期前,自己几乎会做任何事来逃避写作。对此,一位编辑曾表示只能连续三个星期将他关在旅馆房间里,定时送餐食,以约束他按时写作。
日常生活中,拖延几乎成为一种常见现象。据英国杜伦大学心理学教授弗希娅·西罗伊斯(Fuschia Sirois)称,成年人中约有15%到20%的人经常拖延。学生群体的拖延现象更令人担忧,据称80%到95%的学生至少有过拖延一次的经历,另有50%的学生甚至经常陷入拖延。在长达二十余年的拖延现象研究中,西罗伊斯和她的团队听闻许多令人瞠目的案例,在此基础上,该团队近日推出了一部针对“拖延症”人群的自助指南《拖延:它是什么,为什么它是一个问题,以及你能做些什么》(暂译,Procrastination: What It Is, Why It’s a Problem, and What You Can Do About It)。
《拖延》英文版书封。
尽管学界对于“积极拖延”的影响仍有争论,部分人士称“拖延有助于我们看清哪些事更值得去做”。但在西罗伊斯看来,拖延从来不是一件好事。她将拖延定义为“在明知道后果严重的情况下,当事人仍然不必要地,甚至是主动沉溺于延迟完成计划事项”。长期处于拖延状态则会影响人们的健康状况,因压力过大而产生焦虑,以至于带来不必要的羞耻感。
对于“拖延症患者”,很多建议会鼓励其专注于时间管理,维持更高程度的自律。不过,西罗伊斯认为此类建议的作用十分有限,拖延者需要的不仅仅是时间管理能力,更重要的是需要清楚他们的拖延并非是由于懒惰。“拖延是由于我们无法从内部管理我们的情绪,因而外部行为看起来就成了拖延。这些任务可能潜意识中已经被我们划为无聊乏味,甚至是令人沮丧的,一旦将它们放在一边,这当然会立刻让我们在当下感到如释重负。”西罗伊斯解释说,但其实这一重负依然存在。
在书中,西罗伊斯补充称,拖延者的当务之急是更好地了解问题的所在,同时停止因拖延而产生的自责情绪。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多次表示,写作这本书的原因之一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帮助人们认识到是什么导致了拖延,并尝试找到摆脱恶性循环的良方”。
参考链接:
1. ‘There is hope’: expert writes guide to tackling procrastination.
https://www.theguardian.com/science/2022/aug/04/procrastination-expert-guide-book-advice-fuschia-sirois
2. What Victor Hugo can teach us about procrastination.
https://theweek.com/articles/647298/what-victor-hugo-teach-about-procrast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