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上数字身份不同于DID(去中心化身份)。DID是一种基于去中心化身份协议的身份中心,用户可以直接拥有和控制其关联的文件信息,用户可以通过数字签名的方式对这些文件实现控制。在互联网发展过程中我们没有在网络中实现一个通用的原生身份层。同样的,用户实际上并不拥有他们的线上身份。从技术上看,Web3提供了一种让用户实际拥有个人账户所有权的方式。而链上身份目前还无法解决女巫攻击等问题,由于缺少合规验证和生物识别,建立虚假身份可能会成为一个固定的产业。从场景上看,DID目前仍缺乏清晰的使用场景和商业模式,多数项目仍处于概念验证阶段。
故而我们在支持这种链上身份的同时绑定用户的原生身份,即结合Web3与Web2身份的链上数字身份,平衡开放和安全。由此链上数字身份既可以作为web3的许可认证、实现web3生态的互通,还可以将web2身份关联的场景和用户引入链上。
DID是元宇宙的基础,而在我国发展链上数字身份会沿袭DID身份模式的革新,同时引入KYC认证,实现身份数据的开放互通,基于链上可信凭证的数字画像和真实身份认证,实现立体多维、链下联动、安全可信的数字身份形象,从而促进免许可属性真正发挥作用。
数字人民币承担链上支付功能以实现完备的可组合性
目前我们发展的私链和联盟链系统是没有可组合性的。首先开发者和用户账户和数据不掌握在自己手中,可组合性的基础缺失;其次支付功能与链上业务断裂,无法实现多指令在单笔交易中集合调用。我们很难想像一个无法实现可组合性的Web3生态如何成立。而可组合性虽然在提升效率和范式创新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可组合的功能也带来了可组合风险,所以我们需要一个可以合规接入链上的支付业务,以及基于链上数字身份的风控系统。
![](http://imgq8.q578.com/ef/0922/0114bc24badef03b.jpg)
链上数字身份是数字人民(DCEP)币进入链上生态的基础。我们有了身份之后,还非常希望在链上能够有合规的金融机构运营链上的人民币。有了链上身份又有了支付层,又有了应用层之后,我们可以把所有发生的交易、转让等各种行为包含在一个最底层不可篡改的分布式账本里面,这里面就有了身份信息、支付资金流信息,又有了交易数据的交易信息,这时也能够实现更好的管控,把所有的行为耦合地、原子化地放在一起,这些数字都是加密的,只有交易参与双方可以打开这些数据向别人证明,或者由监管机构对于加密信息进行打开甄别。
链上数字身份为可组合性提供互认通用的身份标识;而链上数字人民币方案可以使支付成为链上应用和认证过的链上数字身份系统的原生功能,从而令可组合性发挥,帮助链上业务实现闭环的作用。链上数字人民币支付是实现可组合性的关键。链上人民币对生态发展和确定交易真实性都有诸多好处,从而使监管更为便利。支持链上数字身份和链上人民币后:
交易都发生在总账本里
所有行为主体都有数字身份
所有交易都是真实发生
支付和行为一一对应
结果:鼓励了免许可的创新,同时给监管带来了便利性
一直以来对于Web3和区块链技术建立一个有效的监管框架的呼声极高,特别是在目前Web3在全球角力的背景下,有效的管理方案更是当务之急。这样可以消除Web3世界中由于缺乏明确性而产生的不必要的猜测,使新标准得以形成。所有项目都可以由于用户量的增长得到反馈,然后从该反馈中获益,这也会进一步推动创新。我们认为链上身份和链上人民币正是这一趋势的基础。
(作者为分布科技CEO达鸿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