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创新概述:1960年1月,在全国第一次生化学术会议上,邹承鲁小组的年轻科学家杜雨苍代表全组发表了天然牛胰岛素拆合研究的研究成果,震惊了参会的所有人,但由于当时保密需要,这个重大研究成果并没有在国际上发表,也使之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1965年9月3日,杜雨苍完成了A链与B链的人工全合成实验。合成物冷藏14天后,1965年9月17日清晨,杜雨苍小心翼翼采集了一份样品,采用高倍显微镜检验合成结果,项目组所有人都在翘首等待奋斗了六年多的结果揭晓。1966年4月,国际生化学会邀请王应睐、邹承鲁、龚岳亭作为华沙欧洲生化联合会议的演讲者,向全世界宣读这一伟大的胜利成果,轰动了全世界。
世界影响:中国科学家成功合成胰岛素,标志着人类在探索生命奥秘的征途中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它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在全球生命科学发展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也为中国生命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1965年11月,这一重要的科学研究成果首次在《科学通报》杂志上公开发表,被誉为“前沿研究的典范”。随后,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化学组主席蒂斯利尤斯专程到生化所访问,他说:你们没有这方面的专长和经验,但却成功合成了胰岛素,你们是世界第一!
十八、中国杂交水稻
发明创新概述:袁隆平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袁隆平对于人类的巨大贡献不可估量。
世界影响:1999年,经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 。袁隆平从事杂交水稻研究已经半个世纪了,不畏艰难,甘于奉献,呕心沥血,苦苦追求,为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先生的杰出成就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影响世界。袁隆平院士是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是当代神农。他的卓越成就,不仅为解决中国人民的温饱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更为世界和平和社会进步树立了丰碑。
十九、汉字激光照排系统
发明创新概述:王选主要学术工作是从事计算机逻辑设计、体系结构和高级语言编译系统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华光和方正型计算机激光汉字编排系统的研制,用于书刊、报纸等正式出版物的编排。针对汉字字数多,印刷用汉字字体多、精密照排要求分辨率很高所带来的技术困难,发明了高分辨率字型的高倍率信息压缩和高速复原方法,并在华光Ⅳ型和方正91型、93型上设计了专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实现复原算法,显著改善系统的性能价格比。1981年7月,王选主持研制的中国第一台计算机激光汉字照排系统原理性样机(华光Ⅰ型)通过国家计算机工业总局和教育部联合举行的部级鉴定,鉴定结论是"与国外照排机相比,在汉字信息压缩技术方面领先,激光输出精度和软件的某些功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世界影响:1975年5月北京大学汉字信息处理研究室,由王选教授等主持工作,综合运用精深的数学、计算机等多学科知识,历经15个寒暑,研制开发成功"华光激光照排系统",为世界上最浩繁的文字 汉字告别铅字印刷开辟了通畅大道。对实现中国新闻出版印刷领域的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它引起当代世界印刷界的惊叹,被誉为中国印刷技术的再次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