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馆长Zero
最近一段时间,小米又双叒叕上热搜了。当然,不是因为小米12S Ultra的产品力有多出色,也不是自研的澎湃芯片有什么进展,而是因为大家比较熟悉的旧产品——小米11系列。保修政策的调整,让它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甚至让一些米粉和小米反目成仇,即将走向对簿公堂的地步,这件事情的影响,真有这么严重吗?
小米11烧WiFi事件始末
说到小米11的整个生命周期,「烧WiFi」就是一个挥之不去的阴霾,笼罩着这一系列的三款主力产品。早期凭借着小米10系列出色的口碑,加上豪华的硬件堆料,小米11一开始发售就获得了不少消费者的青睐。然而,正是这样一款产品,恰好就成为了「米冲高,关键年」的绊脚石。
在发售一段时间之后,陆续有首批的用户在各大论坛上发帖,表示自己的小米11出现了WiFi故障,无法使用无线网络的问题。对此,《国际金融报》也进行了相关的采访,然而小米官方给出的回应却是「关于网传小米11烧主板的报道并不属实,小米手机有严格的产品质量检测标准以及相关技术指标。手机产品使用过程中,因使用环境、跌落、碰撞、挤压等复杂原因,存在一定的对不同硬件部件损伤的可能。」
如果按照大白话来理解,那就是「我们的手机没问题,是用户使用不当」。为了堵住用户的嘴,他们甚至直接在作为官方反馈渠道的小米社区后台屏蔽了“WIFI主板故障”等字眼。而对于这部分出现问题的设备,售后给出的方案就是返厂维修,更换主板。
然而一段时间后,广东电视台的新闻报道再次将此事推上了风口浪尖,面对着主流媒体带来的巨大负面影响,小米终于承认这一系列的手机存在「特殊问题」,愿意以高于国家三包权益的服务政策进行解决。具体给出的措施我就不赘述了,反正就是出现问题以换代修,换机后再出现问题的可以退款。如果没问题,但是担心出问题的用户,可以获得半年延保。
至此,事情暂告一段落。然而最近有网友就发现,小米11的售后政策竟然发生了变更。由于产品停产,自今年的9月15号开始,小米11系列不再享受换新政策,只提供维修服务。原本以为有售后兜底的用户们终于忍无可忍,在各大渠道进行抗议,甚至有用户已经写好了起诉状,准备通过法律程序来维护自身的权益。
在这个过程中,小米都「做错」了什么?
其实回望整个事件的过程,小米的举措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那就是「昏招频出」。他们本有无数个机会,避免这样一场舆论风暴,甚至是把它转化为一次成功的危机公关。然而事实是,小米不仅白白浪费了这么多的机会,甚至还授人以柄,将这款产品钉在了耻辱柱上,成为了品牌永远的污点。
众所周知,骁龙888的功耗表现惨不忍睹,然而这么多品牌里,只有小米发生了大范围的主板故障。结合相对较早的发布时间来看,这样一款产品完全就是为了所谓的抢首发而推出的半成品,将一款存在设计缺陷的产品推向市场,研发部门和供应链的质量把控出现了非常严重的问题,这是小米的第一个错误,也是最根本的一个。
而在问题爆发之后,小米的本能反应带来了第二个错误:辟谣。对于出现的问题矢口否认,引发用户对于「友商刻意抹黑」的联想。要知道,上一个拒不承认设计缺陷的手机厂商三星,已经遭到了监管部门和用户的双重重锤,市场表现沦为Others。互联网是有记忆的,否认设计缺陷,反而会引发大家关于手机质量问题的负面舆论,从而进一步拉低品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