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的是,小米售后的紧急升级,做得还算不错。至少让整个事件的风波稍微平息了下来。但小米此时又犯下了第三个错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仅仅是进行换机和延保,并不能避免事情的再次发生。用户的手机出现故障,然后到这里来换机,换完之后又烧了,直接退钱,转投其他品牌。这就是小米官方想要的效果吗?上赶着把用户往别家送,这样的行为简直堪称「天才」。
从这个错误我们也不难看出,小米官方自始自终,都未能正视这款手机的设计缺陷。从头到尾都只是把这些烧WiFi的手机,当成是个例来对待。以至于后来还出现了利用这个售后Bug违法套利的团伙,只能说,小米的这个举措,简直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由此,小米又犯下了第四个错误:在产品使用周期还没有结束的时候,就急于停产这个系列的产品,并且修改售后政策。而这样的行为,未免有些消费用户信任的嫌疑。以至于创下了用户给厂商发律师函的「先河」
高端之路,不能仅靠产品
其实再回过头来看近年来小米的高端产品,其实相对于已经站稳高端市场的品牌来说,硬件配置甚至都要更胜一筹。就连被大家诟病的MIUI,如今稳定性也提升了不少。但自始自终,小米距离真正的高端,总是差那么一点意思。归根结底,高端并不是仅仅依靠产品本身就能够实现的,除了过硬的产品素质,还有人无我有的技术以及完备贴心的服务。显然,要我来进行打分的话,小米的最后一项是不及格。
先不说重视线上,忽略线下这种历史遗留问题。就拿小米11这件事情本身来说,小米本就可以做得更好。上策自然是在产品大规模出现问题的时候,立马进行召回,并且对设计缺陷部分进行维修改进。这一点在「友商」身上也是有迹可循的,在苹果的官方页面上可以轻松找到缺陷产品的服务计划,其中大部分都覆盖了用户对于这款产品的整个使用周期,并且经过维修之后,不会出现同样的故障。
当然,如果采用这个方案的话,口碑有了,但是利润就无法保证了。而且事到如今,这个方案也已经过时了,对于用户来说,最满意的方案可能就是折价回收了:如果出现了烧WiFi需要进行免费维修,而用户又不愿意接受维修的方案, 小米官方不妨试试以原价6折或者是其他的方式对用户手头上的坏设备进行回收,保证用户的口碑。不过对于这样一家企业来说,这种做法和做慈善没啥区别。
另外一种方案,可能对小米更加友好,还是回收手机,不过把手机换成小米其他款式手机的代金券,举个例子:对于不愿意接受维修的小米11用户,可以回收旧设备,并提供与回收价等额的小米12S代金券,用户如果购买小米的手机,就可以享受对应的折扣。不仅能够妥善处理好这件事,而且还能将用户继续留在自家的阵营中。
然而遗憾的是,时至今日已经一段时间过去了,我们仍未等到小米的回应,反而看到各大媒体、大V忙着删贴,同时加大了对小米新品的宣传。也就是说,这个品牌到现在,都没有正视小米11上存在的问题。其实「缺陷」对于一款产品来说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不管是老对手荣耀也好,还是冲击高端避不开的苹果也好,都有过产品缺陷的情况,处理方式也相当成熟,为什么小米就不愿意学习一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