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9月23日电 (马静)“过去20年在中国投资的一个重要逻辑是在中美之间市场套利。投一个项目,尤其是互联网项目,迅速做大后到美国上市,然后再抛掉股票套利。但今后这种机会会越来越少,投资中国的逻辑需要改变,投资主线应该是价值创造,应该是从0到1的科技创新。”赛富亚洲投资基金创始管理合伙人阎焱近日在接受中新经纬专访时如是说。
阎焱是最早的一批风险投资人,见证了中国的风投行业从草莽时代走向黄金时代。在将近27年的投资经验中,阎焱因投资盛大、中海油、58同城、神州数码、科兴生物等标志性项目而被称为“VC教父”。
50后的阎焱,依然保持着对投资热点的敏感和对市场的深度思考。在这场专访里,他分享了诸多关于投资的干货。他认为未来十年的机会在0-1的原创技术上,投资逻辑应该趋向硬科技和价值投资;他信奉市场的力量,认为真正有科技含量的企业,市场一定会接续投资;他指出当前投资处于红海,政府引导基金不应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他还强调年轻人不能只想赚快钱,要找到位置做出自己的贡献。

赛富亚洲投资基金创始管理合伙人阎焱 来源:受访者供图
谈新经济发展:和中国VC、PE发展同频共振
过去十余年,中国的新经济企业浪潮涌动,阿里巴巴、腾讯等早期选手发展壮大,字节跳动、拼多多等后势汹涌,大疆、科大讯飞等在细分领域闯出一番天地。据中国企业评价协会发布的《2021中国新经济企业500强发展报告》,中国“三新”(即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企业占GDP的比重从2016年的15.30%上升到2020年的17.08%。
“中国的经济,尤其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其实是跟中国的风险投资(VC)和私募股权投资(PE)是同时发展的,他们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关系。”阎焱表示,阿里巴巴、腾讯等中国最早的互联网企业在萌芽阶段,主要是由美元为主的海外基金领衔投资的,因为当时国内基本上没有风险投资,也没有很多的政府投资基金,但后面这种情形发生了变化,“可以说,没有风险投资,中国互联网企业不会取得这么蓬勃的发展,同样,没有这些互联网企业,中国的私募股权投资和风险投资,也不可能成长这么快。”
确实,细数中国新经济企业的发展和投资脉络可以看到,本世纪初,美元基金先行拓荒,软银集团曾先后向阿里巴巴投资合计8000万美元,Naspers投资腾讯3200万美元;2009年后,人民币基金崛起,拼多多、今日头条等资本宠儿背后都站着本土VC,而C轮融资额已经在1亿美元之上。而今,中国的新经济企业涉足领域已经从社交、电商走向芯片制造、工业互联网等,这些知名企业每一轮融资背后,包括了海内外机构投资者以及国有资本基金。
阎焱领航的赛富投资基金(下简称赛富)也是上述VC中的一员。从盛大网络到知乎,再到科兴生物,赛富专注早期及成长期高技术企业的投资。官网数据显示,自2001年以来,赛富共投资超过300家中国公司。赛富管理的赛富一期、赛富二期和赛富三期美元基金实现了在中国投资的年内部收益率超过30%。
谈及过往投资经历带来的心得,阎焱表示,中国的市场比较有特点,虽然相对美国来说,中国的互联网企业起步晚,但受益于中国市场广阔、人口众多、年轻消费者比重高,互联网企业尤其是移动互联网企业很容易在短时间内做大规模。同时,由于政府早期对互联网企业的管理经验不是很足,管控较为放松,这种“放任自流”使得互联网企业成长特别快。在20多年的漫长历程中,中国的互联网企业逐渐成为了世界级的大公司。
阎焱也在采访中对规制平台经济给出了建议,他提到,由于关乎经济命脉,现在对互联网企业的管控多了起来、细了起来,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市场是自发的,政策调控其实可以给企业一个确定性的预期,明确规定什么可做什么不能做,让市场有足够自由成长的空间。
谈未来十年:机会在0-1的原创技术
阎焱强调的互联网企业是中国新经济的先行军,也是擎天柱。过去十年,互联网企业占据中国创投史的大半篇幅,在塑造一个又一个明星企业之后,新消费赛道涌起,医疗健康、半导体、工业互联网等又相继勃发,而TMT(科技、媒体、通信)走向冷却,新消费品牌也似乎是“一地鸡毛”,层出不穷的热点中是否存在泡沫?未来十年的机会又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