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岁,他一举破解顶级数学难题卡拉比猜想,震动世界;
30岁,他成为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终身教授;
33岁,他成为“数学界诺贝尔奖”菲尔兹奖首位华人得主;
38岁,他成为哈佛大学教授;
他先后获得了菲尔兹奖、麦克阿瑟奖、克拉福德奖、沃尔夫奖、马塞尔·格罗斯曼奖,是迄今囊括这五项世界科学大奖的唯一一位数学家;
国际数学大师、阿贝尔奖获得者辛格曾说,“在哈佛,他一个人就是一个数学系”;
菲尔兹奖获得者唐纳森称他是“近四分之一世纪里最有影响的数学家”;
《纽约时报》称他为“当之无愧的数学皇帝”;
73岁,他回到中国全职工作,成为清华大学讲席教授,为把中国建设成为数学强国而孜孜以求;
他,就是丘成桐。
丘成桐,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台湾中研院院士。现任清华大学讲席教授、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主任、求真书院院长,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院长。他先后获得菲尔兹奖、麦克阿瑟奖、克劳福德奖、沃尔夫数学奖、马塞尔·格罗斯曼奖,成为唯一包揽这五项世界顶级科学大奖的数学家。他积极关心中国数学的教育和研究,为推动中国数学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知识来自探索,学问来自学“问”。发现有价值的问题,是创造性思维的关键。
9月22日晚7点,“人文清华”讲坛,著名数学家、菲尔兹奖首位华人得主、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主任、清华大学求真书院院长丘成桐教授演讲《学“问”》,带领大家追溯他精彩的几何人生,思考一流的学问应该怎么做,一流的人才应该如何教、如何学。
丘先生直播前,提前三小时开启数学讲堂,丘先生的六位弟子,清华大学求真书院数学科学领军人才培养计划的六位数学少年,带来六堂数学史课,讲述传奇数学家的故事和成就,以及不一样的数学思维。
童年颠沛
少时尚义气,原野任戏嬉。
登高怀书剑,携手笑扬眉。
——《忆瑶姊》选句,2007年
1949年,丘成桐出生于广东汕头的一个书香世家,同年随父母移居香港。
父亲丘镇英毕业于厦门大学经济系,曾赴日本早稻田大学深造,后在香港崇基书院担任哲学教授。母亲梁若琳是梅城最后一位秀才梁伯聪之女,是一位温婉而坚毅的传统中国女性。在香港,一家十口人住在30平方米的房子里,日子虽然贫穷,却书香满溢。
父亲以培育英才为抱负,常与前来请教的学生们在院子里热烈地讨论哲学、历史、文学和经济,丘成桐自幼便对西方哲学思想耳濡目染,也随父亲遍读中国古典文史典籍,一开始,父亲给丘成桐讲授书法诗词,后来,要求他背诵长篇诗作,再后来,父亲还让他读鲁迅、王国维、冯友兰等人的著作,还有西方的书籍,比如歌德的《浮士德》等。
丘家全家福,1955年摄于香港沙田。前排左起:成桐、成煜、母亲梁若琳(抱着成珂)、父亲丘镇英(抱着成栋)、成琪、成瑶。后排左起:成珊、成瑚。
丘成桐表示,他之所以能够达到今天的成就,与父亲的言传身教息息相关:“从学问而非财富上说,他自身便是一个成功的例子。他是受人尊敬的学者,著书立说。直到今天,父亲仍然是我各方面的榜样。”常有人说丘成桐在解决数学难题时会展示出惊人的坚毅,他始终认为这部分继承自母亲,“就算在最艰难的岁月之中,她仍然激励我努力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