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球最大的手机代工厂商,富士康的综合实力十分强大,它在代工市场的地位更是坚不可摧。不过,如果没有苹果公司的支持,富士康可能无法取得今天这一成绩。要知道,富士康的营收主要来自苹果手机,它们属于相辅相成、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就像苹果公司最新上线的iPhone 14,就是富士康进行代工的。
除了苹果公司,富士康还和一些手机品牌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它能成为全球最大的手机代工厂商,主要是因为中国市场、中国工人的支持。作为一个人口大国,中国的人口数量已经达到了14亿,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国的消费能力。凭借这一优势,苹果、三星等洋品牌得到了高速发展,富士康的创始人郭台铭抓紧机会在中国市场展开布局。
如果富士康的目标是在台湾,可能无法得到大规模扩张。然而,每次谈论这一问题的时候,郭台铭的回答一直都是,“富士康是在给大陆赏口饭吃”。让人气愤的是,富士康一边捅刀华为公司、发表“赏饭论”,一边却在“舔美”。这一操作可以给富士康带来什么?需要知道,富士康一直都在经营代工产业,但是代工范围十分有限。
起初,富士康主要负责电视机的代工,随着业务范围的不断扩大,富士康开始在计算机市场展开布局。不过,当时的富士康并不出名,主要负责一些小型企业的代工业务。而在一次企业交流会,郭台铭有幸认识了苹果公司的乔布斯,两人相谈甚欢,郭台铭自然不愿抛弃与苹果公司的合作机会。
于是,郭台铭采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让乔布斯认识富士康,并且表示,富士康给苹果公司提供的福利、质量都是最好的。郭台铭的真诚在一定程度上感动了乔布斯,他把苹果公司的一些订单交给富士康,富士康凭借这一机会成为苹果公司的代工厂商。为了实现公司的长远发展,富士康还在美国成立了分公司,主营电子代工业务。
不过,郭台铭的选择并非正确,建立一家代工厂不仅需要资金的支持,还要大量的劳动力,但是美国的劳动力资源十分有限,员工的薪资水平一直很高。如果订单接踵而至,富士康可能无法在约定的时间完成任务。随着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富士康的劳动力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郭台铭调整了发展方向,并把目标放在中国市场。
于是,郭台铭开始在中国市场建立工厂,这不仅仅是因为中国的劳动力充足,更是因为便宜。1988年,富士康斥资购买了深圳一块占地面积高达1500亩的土地,因为政策红利,大部分务工人员纷纷定居深圳,富士康凭借这一优势招聘了大量工人。为了扩张业务范围,富士康还在江苏、杭州、北京、天津等城市建立了新的工厂。
富士康在大陆市场的代工厂数量达到了44家。凭借这一优势,富士康得到了苹果公司的大部分订单,它们之间的关系一直十分稳定。随着富士康的不断发展,郭台铭的个人财富迅速增长,一度成为台湾首富。不过,郭台铭在业界的口碑一般,一些人对于他的评价都是负面的。
尤其是在节目上的直言不讳,表示“富士康在大陆市场发展只是为了给人们赏口饭吃”,甚至十分得意的表示,富士康的能力足以让它随时迁出生产线,并在其他可持续发展的市场站稳脚跟。郭台铭的言论引起了人们的不满,殊不知,如果没有中国市场的支持,富士康、郭台铭根本无法取得今天这一成绩,甚至无法成为苹果公司的御用代工厂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