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探访阿里巴巴犀牛工厂发现,这是一家从服装业切入的制造企业,工厂内的数字化内容无处不在:生产前排位、生产排期、吊挂路线,都由AI来做;一件衣服上的花纹、文字,是消费大数据得出的结论;工厂“智慧大脑”实时控制裁剪、装配,推出智能导航“棋盘式吊挂”等一系列新技术……
“以前到了‘双11’等电商大促节,我们找传统工厂做衣服只能靠打电话问进展,我们新品什么时候上架、什么时候交货,心里没底。”曾在工厂下单的曾扬健说,“现在通过犀牛智造,可以像查快递物流一样,看到制衣的实时进展,有效降低因为延迟交付而招来的消费者差评。”
制造业行业通常不愿意接小单急单,曾扬健说,数字制衣可以实现小批量定制,行业平均“1000件起订、15天交付”的生产门槛已快速压减为“100件起订、7天交货”。
数字化转型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十年来,我国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和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深化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发布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成700多个数字化车间/数字工厂,实施305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和420个新模式应用项目,培育6000多家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
业内人士认为,只有主动拥抱数字化,中国的制造业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先机。
探索制造业未来
制造业的变迁与未来,可从“灯塔工厂”中探索一二。
其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
随着内外环境变化,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迫切,如何将中国制造这个占全球30%比重的产业体系在资源环境强约束下激发出新的增长动能?
在“灯塔工厂”天津海尔洗衣机互联工厂内,5G如同一条无缝链接的纽带,让工厂里的所有元素达到“万物互联”,实时洞察生产运营状态。
“可以这么理解,工厂生产的产品或移动端设备都有自己专属的码,5G网络帮助扫码可以将产品或者移动端设备的实时信息上传,辅助工程师对工厂的整体运行有更好的信息管控。”天津海尔洗衣机互联工厂工程技术平台平台长胡小波说。
树根互联联合创始人、CEO贺东东认为,通过工业互联网,制造业将在“离线的物理世界”基础上升级叠加“在线的数字世界”,从而能够广泛利用新一代信息数字技术的能力,推动制造业全面升级。
十年来,我国制造业两化融合指数大幅提升。全国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到55.7%、75.1%,比2012年分别提高了31.1和26.3个百分点。
尤其是工业互联网快速发展,产业规模突破万亿元大关,已建成具有一定区域和行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150家,工业设备连接数量超过7900万台套,服务工业企业超过160万家。
其二,能源利用效率和可持续发展水平显著提升。
推进绿色化转型,是提升制造业竞争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越来越多的制造业领域,将绿色制造作为重要的发展方向。
以阿里巴巴犀牛工厂为例,服装行业已有企业跑通定制化生产模式,达到95%的产品售罄率,基本实现了按需生产,极大节约了资源。中国数实融合50人论坛副秘书长胡麒牧认为,随着数字经济深化发展,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会像服装行业一样向定制化生产转型。资源得以充分利用,碳排放强度更低。
在海量数据的基础上,依托于工厂的智能决策体系,工厂最佳用电模型可以在天津海尔洗衣机互联工厂绘就。工厂IT工程师陈勇介绍说,工程师可以清楚知道每条生产线的能耗水平,画出工厂的能耗模型,再结合城市用电的特点,将生产线的工作节奏调节到最优,降低工厂整体能耗。
十年来,我国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工业绿色发展成效显著。推广约2万种绿色产品,创建近3000家绿色工厂,培育近200家绿色制造服务供应商,累计制定644项节能与绿色发展行业标准,初步构建形成绿色制造体系。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十二五”“十三五”分别下降28%和16%,2021年又进一步下降5.6%。
其三,供应链更有韧性、更加灵活和强大。
在供应链重要性日益凸显的今天,提升供应链水平,深入整合全产业链资源,联动上下游企业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是制造业企业重塑竞争优势的重要环节。
马士基集团中国首席代表彦辞表示,传统观念对供应链的关注集中于准时,但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关注如何打造真正有韧性、更灵活和更强大的供应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