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芯片代工市场,台积电、三星和英特尔是排名前三的企业,也是少有的能涉及5nm制程节点以下的高端芯片厂商,中芯国际则紧随其后,可以为全球客户量身定制0.3微米至14nm之间的各类晶圆产品。
从表面上看,正如张忠谋所说,台积电至少领先大陆晶圆厂三五个隔代。毕竟台积电在去年之时就已量产了5nm芯片,3nm制程研发工作也已收尾,而中芯国际在今年才刚刚突破14nm制程。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中芯国际在制造技术方面不如台积电,两者的主要差距就是EUV光刻机。半导体业内有这样的一个共识,那就是“一代装备、一代芯片”,如果没有对应的制造设备和材料,即便是技术再先进,也只能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事实上,中芯国际早在四年前就向ASML订购了一台EUV光刻机,但由于美国的干预,该设备至今也未能交付。
要知道,全球能生产EUV设备的只有ASML,不过由于其产线上含有大量美国配合技术,以至于在出货方面不得不看美国的脸色。而美国也显然把EUV当成了阻碍我国芯片产业发展的工具。
按照这种情况,在我们实现EUV设备国产化之前,中芯国际似乎很难在竞争激烈的代工市场取得优势。
可没想到的是,进入2022年以来,先进制程突然开始出现产能过剩,高通、苹果等芯片大厂接连传出砍单或暂缓订单的消息,台积电也被迫关闭了部分EUV光刻机,以减少巨大的设备运行成本。
相比之下,押注成熟制程工艺的中芯国际,却成了时代的“宠儿”。
据公开资料显示,从去年至今,中芯国际已先后四次扩大成熟工艺产能,累计投资了约1700亿,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地新建了4座12英寸晶圆厂。
为了满足生产需求,中芯国际更是早在去年就与ASML签订了价值11亿美元的光刻设备采购协议。业内人士估算,这些资金能让中芯国际获得除EUV之外的大约30台光刻机,其中DUV光刻机占多数。
而如果中芯国际的这4座晶圆厂全部步入量产,那么它每个月产出的晶圆可高达34万片!按照每片晶圆切割后保守估计的500颗芯片,这就意味着,中芯国际的芯片月产能将突破1.7亿颗!
对此,有外媒表示,中芯国际开始“爆发”了。原因很清晰,在先进制程产能过剩的情况下,28nm成熟制程的市场需求依然强劲,仍是主流。例如航天航空、5G基站、车载系统诸多关键领域,所用到的都是成熟工艺,足以满足90.9%的应用。
值得强调的是,在成熟工艺方面,中芯国际从来不怕与其他大厂对比,其良率已达到了丝毫不输台积电的水平。
这意味着,押注成熟制程的决定,不仅会让中芯国际在营收方面实现大幅提升,其国际知名度、市场影响力都将因此而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