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应刘强东之邀加入京东担任首席战略官(CSO)的赵国庆,曾一度升任京东联席董事长,但赵国庆就在京东上市前夕,宣布离职从京东离职;
2011年来京东空降宝洁出身的职业经理人程峻怡分管营销业务,2014年离职;
2012年王亚卿成为京东商城首任CTO,但不到一年即离职,导致京东CTO一职曾一度空缺,最后由2008年以技术总监身份加盟京东的李大学接管,于2015年离职。
余不一一。
高管人来人往,可以用“高速换胎”来形容,我们或可发现京东为保持高速增长,职业经理人们充当了类似《速度与激情》里,在关键时刻,决出胜负的“氮气瓶装置”的作用,一按下,推背感瞬间达到4个G,速度瞬间爆发,但短暂的高速形势后....又归于沉寂....
比如:早期被刘强东挖来的职业经理,大多在2010——2015年之后基本上都“让贤”,由刘强东在中欧商学院挖来的同学(大公司高管)担任。
另一部分职业经理人,则是出于京东上市,需要华丽团队包装,在2014年京东上市前业务分拆,引入了履历靓丽的职业经理人高管进行匹配,这部分人大多数与2016——2020年间离职。
一如去年7月宣布退休的原京东CSO(首席战略官)廖建文曾总结,「对京东来说,2017年是战略元年(抢地盘),2018年是组织元年(分地盘),2019年则是文化元年(巩固地盘)。」
每一轮都是新人换旧臣,伴随着职业经理人的出清,唯独杀出血路的职业经理人是目前京东零售首席执行官辛利军,这或许跟其一直担任实职、要职相关。
06京东到底姓什么?
或许你会问——为什么「旧臣」只留了一个徐雷?
我不得而知,但我从过往的报道中找到了蛛丝马迹。
徐雷曾表示,作为一个领导,必须要保证生意的可控性,营销的成本可控性,风险的可控性,很多东西的拿捏平衡要做非常痛苦和敏锐的判断,既要有新的变化、创新,同时又要控制风险。
在用人上面,徐雷的原则也很简单。
第一,一定要放权;
第二,在关键流程做把关和判断。
「我就是一个走遍天涯海角凭手艺吃饭的手艺人,讨厌端着自己,简单直接爱憎分明个性独立。我不爱说话,但说起话来一大堆。」徐雷曾这样评价自己。
尽管我们无法判断言论的真实与否,但我们能看到字里行间的「可控」「放权」「稳重」......
而这正是京东所需要的,也是刘强东所乐于见到的。
这让我想起《清实录》曾描述过这么一个奇幻场景,乾隆帝称太上皇之后,依然住在养心殿,而嘉庆帝只能在皇子居住的毓庆宫暂住。
并且,乾隆帝还宣布,嘉庆年号只对外使用,对内则依然使用乾隆年号、批阅奏章和人事任免等最重要的大权,依然掌握在乾隆帝手中,嘉庆帝只能在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上自行处置。
不仅如此,乾隆帝在上朝的时候,继续坐在皇帝宝座上,嘉庆帝只能坐在一边,而且没什么话语权,因为另一边还站着和珅,他是乾隆帝的传话筒,负责传达乾隆帝的决定,是真正掌控朝政的人,当时人称二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