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结论,在现有的生态下,很难。
业界一直有一种说法,中芯国际是中国芯片行业的黄埔军校,创始人张汝京是中国芯片行业的教父。
这个说法并不过分。在我国芯片产业艰难前行的那段岁月里,如果说90年代的908,909工程是摸着石头过河的两块石头,那么张汝京直接搭了一座桥,让我们和国际芯片行业完成接轨,而这座桥就是中芯国际。
要说清楚这件事,咱们还得回到30年前。
90年代我国由国家主导,连续搞了两个工程,也就是著名的908和909工程,计划引进国外先进生产线,生产我们自己的芯片。这两个工程现在不怎么提了,不过放在当时可都是重点项目,最高领导亲自批示,国家拨付巨款,政府高官挂帅,一副势在必得的架势。但是最后效果很差,两个工程实际都失败了。
后来反思总结经验,大家一致认为除了我们经验不足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瓦森纳协议的限制。瓦森纳协议是一个老美牵头,联合西方发达国家整出来的一个东西,核心思想就是对我们进行技术封锁,其中就包括芯片相关技术。
有这个协议,我们就买不到先进设备和技术,只能捡别人吃剩下的。有的技术咱们当个宝拿回来,实际上比先进技术至少落后两个代差,投产以后在国际上根本没有竞争力。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当时在上海主管经济的主要领导江上舟提了一个大胆想法,能不能绕路走呢,比如引入外资在本地建厂,先引进来再说,没有国家背景,瓦森纳协议就管不着了。
这个背景下,张汝京出现了。
张汝京是台湾人,他父亲张锡纶早年是我国的炼钢专家,1949年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被蒋介石带到台湾去了,不过张老一直心系祖国,没事就给校长灌输爱国主义思想,张汝京从小在这个环境下长大,颇具家国情怀。
和张忠谋一样,早些年张汝京也在德州仪器上班,不同的是张汝京技能点主要点在了建厂上,外号就是建厂狂魔,日常就是全世界溜达,看哪儿合适就买地、建厂、进设备、招人、疏通渠道。这也为后来中芯国际13个月建成投产打下了底子。
1998年张汝京回到台湾创立世大半导体,按照张汝京的想法,世大先在台湾站住脚跟,然后再往大陆发展。
不过老张用力过猛,世大三年以后就干到台湾第三,直接威胁台积电的老大地位。
张忠谋对这位昔日同事的能力自然心知肚明,不过他回台湾早,对岛上的情况更熟悉,正面战场干不过,那就迂回包抄。
几个月的暗箱操作之后, 2000年,在张汝京不知情的情况下,台积电50亿美元收购了世大半导体。
竞争对手变成了新上司,胸怀大志的张汝京自然是忍不了,所以积极准备离开台湾二次创业。
一开始张汝京选择的是香港,为什么不直接选择大陆,张汝京也有他的考虑,香港的资本市场比大陆发达,更容易吸引投资,而且香港是自由港,买卖设备原材料什么的没有什么限制。
不过香港当时正是李嘉诚为首的地产商和董建华的特区政府在房地产市场激烈博弈的时候,李嘉诚把地看的比命还要贵,香港就那么大,你建了工厂,我的房子往哪儿盖?所以撺掇一帮废青又是游行又是抗议,很积极的把这事搞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