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教育之窗】
作者:薛新龙、岳云嵩(分别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随着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兴起,数字经济对全球经济转型复苏和产业变革的贡献作用显著增强,世界主要国家分别在人才体系建设、科技研发创新、数字基础设施等多个领域制定战略规划,以推动本国数字经济持续发展。其中,数字人才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在数字技术研发和数字产业化等环节中发挥重要作用。根据国际经济合作组织对于数字经济发展涵盖的ICT(信息通信技术)技能分类,数字人才既包括具备数据分析、计算机编程等专业数字技能,从事数字产品服务开发或技术研发工作的人才,也包括拥有数据化思维,能够利用特定数字工具或借助新技术辅助传统工作,与专业数字人才协同互补的复合型跨界人才。此外,大量非数字职业岗位对于从业者使用办公软件,或网上信息查询等基础数字技能的要求也在逐步提升。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各国普遍面临数字人才短缺的问题。欧盟委员会发布的《2022年数字经济与社会指数》显示,年龄在16-74岁之间的欧洲人中,具备基本数字技能的人仅有54%。2020年,55%的欧盟企业反映在填补信通技术专业人才缺口方面存在困难。2021年美国人工智能国家安全委员会发布的《最终报告》认为,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培养和全民数字素养培育等方面准备不足,将对产业竞争和国家安全造成不利影响。数字人才的结构性短缺成为制约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世界各国政府都在针对这一问题,从教育培训和人才引进制度等领域制定相应政策,以构建本国数字人才体系,保障数字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未来的“核心素养”
为增强本国教育系统数字人才培养能力,缓解劳动力市场数字人才供需不匹配的问题,近年来,各国政府相继从教育理念、基础设施、教师培训、制度设计等多个方面推动教育数字化改革,希望通过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提高各级各类学生的数字素养和数字技能水平,从培养端提升数字人才供给的规模和质量。
教育理念方面,澳大利亚教育部门自2017年开始,已将数字素养作为继学习、阅读、写作、表达沟通、计算之后的第六个核心素养,添加到澳大利亚核心技能框架之中,并在2020年发布的《面向未来的基础技能》中进一步提出了学生未来需要掌握的数字技能标准框架。在基础设施方面,为营造智能化教学环境,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与信息化教育装备水平,法国政府于2017年9月启动了为学生全面配备可移动数字化学习设备的行动计划,并在2021年推出“教育数字领地”项目,对教师和学生家庭的数字设备、教育内容进行全方位部署;教师培训方面,各国教育主管部门普遍将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和教师培训内容之中,例如印度政府要求教师升至高学段任教或从事新教学任务之前,需要相应参加包括计算机应用技能、网络运用及维护、教学与技术融合应用等与数字技能相关内容的培训项目。
在高等教育领域,各国政府的改革思路是通过制度设计,进一步构建开放多元的高等教育系统,高校根据本国数字经济发展的人才技能需求调整学位类型和专业课程体系,以帮助高校学生更好地适应数字时代灵活多变的就业市场。例如,爱尔兰政府推出的“就业实习经验计划”,通过23所高校开设短期高等教育微证书项目,提供科学、工程、信息通信技术等专业的模块化课程,鼓励在职人员适应其职业岗位的数字化转型,并获得相应的高等教育学位。美国研究型大学在人工智能产业浪潮中主动进行专业课程体系和组织机构变革,例如卡内基梅隆大学在2018年开设了全美第一个人工智能学士学位,其核心课程包括计算机科学、数学统计、机器学习、人文艺术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内容;斯坦福大学于2019年成立的新机构——人工智能研究院,汇聚了计算机科学、神经生物学、经济学、哲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研究人员,以及业界专家顾问组成跨学科研究团队,共同进行人工智能相关的前沿课题研究。
国际数字人才的“养与争”
由于各国现有的人才储备难以在短期内充分满足数字产业高速发展的多样化人才需求,尤其是高层次数字人才普遍存在数量稀少、培养周期较长的问题,因此在完善教育体系数字人才供给能力建设、满足数字经济中长期发展人才需求的同时,各国政府还根据本国数字产业的发展特征,在国际学生招生就业和跨国技术移民等领域出台鼓励政策,广泛吸纳各类国际数字人才以扩充本国数字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