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2022年的双11,既是中年也是壮年,既存有力量也趋于理性。
老牌电商的实力:2022年双11,第一波销售期(10月31日20:00—11月3日24:00),各电商平台销售额整体为3341亿元,其中天猫占比61%,京东占比34%,其他平台占5%。
第二波售卖期(11月10日20:00—11月11日24:00),全网交易额数据超2230亿元,包裹量达9.07亿件。其中天猫占比62.6%,京东占比27.1%,拼多多占比6.7%,其它占比3.6%。
我国四家头部电商和美国电商巨头亚马逊都已上市,其中,阿里巴巴和京东集团双双实现美股和港股上市。
中年的谋篇布局:随着新零售消费潜力开发到一定阶段,叠加疫情等不确定因素,使得消费逐步回归理性。传统电商投入也由花式促销,向产业端和供应链全链条延伸。
阿里巴巴正从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倾斜。针对制造业的痛点,自2018年以来,阿里天天特卖先后启动天天工厂项目和C2M产区计划,利用数字科技和现代物流将“推式”供应链转变为“拉式”供应链,满足消费者更个性化、高性价比诉求。
京东依托京东物流和京东数字赋能产业带、中小企业。京东数据显示,2022年618期间,京东智能供应链每天发布62万条智能决策,以助力产业端。双11京东上线30万款高品质农特好物,覆盖全国超2000个农特产地及产业带,为商家提供店铺入驻、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等全方位服务。
亚马逊在物流上的大手笔投入从未停歇。疫情期间网上购物需求的激增,亚马逊表示在两年内将物流网络规模扩大一倍。面对今年以来通货膨胀等因素带来的需求下降,亚马逊出现了自2015年以来的首次亏损。
2022年上半年亚马逊亏损58.28亿美元,但完善物流网络依然是亚马逊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7-8月,亚马逊先后在波兰、纽约西部、意大利圣萨尔沃、印度北方邦等开设新配送中心,并且有三个大型仓库正在筹建当中。
二、电商的物流建设逻辑
双11物流从爆发期的大规模爆仓,到目前销量稳增的基础上仍安全畅通,体现了企业运营日趋成熟,同时也代表了整个国内电商物流的综合实力。
目前,电商物流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三种,分别是电商自建、技术驱动的网络型、第三方供应商。
1.自建型物流:京东物流、亚马逊物流
电商自建物流曾一度受到质疑。然而,电商平台有巨大的引流优势。这一点从2020年极兔速递依托拼多多流量迅速起网,并成为比肩“通达系”巨头的快递企业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