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机器人的智能体现
灵活适配多样场景,兼顾服务与“数据抓手”角色
作为直接触达使用群体的产品,服务机器人在改善招工困境、提升服务效率的同时,兼顾前端数据采集的功能,实时监控上传场景变量信息,为服务行业的数字化、系统化运营管理提供一线数据支持。依托智能算法,机器人在自主导航、智能作业、人机交互等维度展现的功能可覆盖商用服务场景的基本诉求。相较于标准化的工厂环境,服务场景的灵活性使得机器人产品形态呈现多样性,针对性适配场景确切需求。
智能机器人:医疗领域
在诊疗、康复、服务领域,医疗机器人开始大显身手
医疗机器人是一种集合医学、生物力学、机械学、材料学、计算机视觉、数学分析等众多学科的交叉研究领域,在医院、诊所、康复中心等医疗场景中发挥模拟手术、辅助诊疗、康复服务等功能。医疗机器人的加入对医务人员、患者均起到正向辅助作用,在时间、效率、诊疗精准度、治疗体验感等多维度发挥优势功能。目前机器人品类主要集中在手术、康复、辅助服务三个方面,其中手术机器人市场认知度最高,康复机器人基于市场需求大与使用难度低等因素正加速向市场渗透。
![](http://imgq8.q578.com/ef/1116/03045ffa562879c6.jpg)
医疗机器人的执行体系
控制执行受控于人为意识判断,智能化程度处于发展初期
在医疗机器人的任务体系中,信息感知是执行体系的基石。综合来自检测设备、医生观察、患者自述及统计资料的多方信息,建立、更新患者模型,制定治疗规划,并以医生为决策主体,利用机器人诊疗患者。相较于工业领域的无人化、自动化,医疗机器人的智化程度处在发展初期,更多辅助专业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活动,稳定、精准、灵活的特点是医疗机器人向场景渗透的主打卖点。碍于场景与人类密切接触的特殊性,距离实现业内与患者公认的理想智能形态仍有广阔探索空间。
![](http://imgq8.q578.com/ef/1116/a94b4a827aad6ef4.jpg)
医疗机器人的发展走向
技术、业务双轴发力,加速驱动产业进程
尽管中国医疗机器人行业发展已步入“快车道”,相关智能技术在大健康产业逐渐渗透与应用,医疗机器人的实际落地仍存在诸多卡点,高昂成本,场景需求理解片面,附加技术成熟度欠缺等因素严重制约医疗机器人、医疗资源向患者靠近。医疗机器人纳入国家医保的政策同时利好患者与医疗机构,正面推进机器人落地医院进程。在业务侧与技术端的同步发力,将是未来机器人智能化发展与实现渗透应用的强力推手。
智能机器人:农业领域
发展智能农机是应对农业生产劳动力不足的必然趋势
农业技术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种植、管理、收获农产品均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劳动力是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资源。据统计,2021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4%,劳动生产中的中流砥柱力量大量缺失,中国已陷入严重老龄化境地。城镇化进程的加速驱使农村人口向城市涌进,年轻一代务农热情低沉,劳动力不足、土地资源被损害、生产效率不稳定等问题日益凸显。为应对挑战性需求,以数据、系统、智能装备为特征的智慧农业得到大力推动,作为自动化、无人化、智能化的有力推手,农业机器人逐渐成为农牧领域的发展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