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满载货物的中欧班列,已成为“一带一路”贸易畅通的重要抓手。图自澎湃影像
美国华盛顿智库机构“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的艾琳·墨菲(Erin Murphy)认为,西方在很大程度上正在追赶中国,但与“一带一路”倡议的规模和范围相匹配是不现实的。
德国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的弗朗西斯卡·吉雷蒂(Francesca Ghiretti)则称,对中国“一带一路”作出“有力反击”,肯定符合西方的地缘政治和经济利益,但西方已经失误很多次了。
她说,西方很难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相竞争,因为西方在发展与更具战略意义的方式之间存在矛盾。“我们一直在向那些只想做生意的国家提出一揽子援助计划,同时它们又不迎合我们的战略利益和商业利益。”
“政客新闻网”欧洲版还点出了西方在基建方面所遇到的另一困境,对于拜登和冯德莱恩而言,一个令人担忧的迹象是,很少有发展中国家表现出想同西方一起对抗“一带一路”的强烈意愿。在G20峰会期间的基建会议上,同拜登和冯德莱恩同台的发展中国家领导人除了印度总理莫迪之外,只有印尼总统佐科,但需要注意的是,佐科的身份是今年G20峰会的东道主。
2014年,佐科就任印尼总统后,将首访目的地安排在了中国。当年11月,佐科在出席APEC峰会的间隙乘坐了京津城际高铁,高速、安全、舒适的中国高铁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当即决定,印尼也要修建自己的高铁。
在印尼西爪哇省万隆市,一列高铁动车组正在雅万高铁试验段进行热滑试验(2022年11月9日无人机摄,新华社)
而如今,中印尼合作建设的雅万高铁试验运行已取得圆满成功。作为中国高铁走出国门的“第一单”,雅万高铁无论对印尼还是中国都意义非凡。
对中国而言,雅万高铁对于中国高铁走向世界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它对于扩大中国高铁的国际影响、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合作,都具有深远意义。对印尼而言,雅万高铁最直接的作用就是极大改善雅加达的交通拥堵和优化城际交通。
11月15日,台湾社会活动人士雷倩在岛内一档电视节目中谈及雅万高铁的话题时指出,这一项目令人感到兴奋,不但是因为解决了当地交通落后的困局,其中的全要素“中国制造”也展现了中国大陆的基建实力。她表示,中印尼早在“郑和下西洋”时期就已开展贸易,如今又在铁路基础建设上完成重要合作,相比之下,美国总是用意识形态做事。
雷倩分析称,中国大陆为许多国家的基建提供资金和融资,更大范围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已涵盖全球贸易的35%,该地区以后可用不受制美元波动的本币结算,并建立起更大的基建互联、数字互联、科技互联和金融互联大板块,这样的板块正是美国最为担心的。
视频截图
“一带一路”倡议,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政府于2013年倡议并主导的跨国经济带,其中推行了大量涉及公路、铁路、桥梁和港口等方面的基础设施项目,这些基建项目为推动沿线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一段时间以来,中方的“一带一路”倡议始终被部分西方国家和政客“污名化”和“妖魔化”,它们声称“一带一路”是中国在经济和政治等领域压榨别国的工具,并称中国在此计划中对部分发展中国家设下了“债务陷阱”。
今年6月27日,当传出G7将筹集6000亿美元抗衡“一带一路”倡议的消息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表示,已看到有关报道,G7国家还说中国的“一带一路”造成了“债务陷阱”,所谓“一带一路”造成“债务陷阱”完全是个伪命题。
赵立坚介绍,“一带一路”倡议提出9年来,始终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为有关国家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据世界银行测算,“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若全部得以实施,到2030年,每年将有望为全球产生1.6万亿美元收益,占全球GDP1.3%,其中90%由伙伴国分享,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国家受益更多。2015至2030年间,760万人将因此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
赵立坚指出,事实上,没有任何一个“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国家认可所谓“一带一路”造成“债务陷阱”的说法。事实上,美国才是“债务陷阱”的真正制造者,美国扩张性货币政策、缺乏监管的金融创新、恶意做空等行径,加剧发展中国家债务负担,对有关国家落入“债务陷阱”更是难辞其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