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老古,知名财经作家
近日,作为港股头牌的腾讯,发布了第三季度财报。
这次季报,蕴含的东西很多,值得好好品一品。
因为腾讯足够大,不管是社交、游戏、支付,还是TOB业务,它都是行业的翘楚,从它的财报中,可以看到中国乃至世界。
01
营收下滑了,利润却上升了
首先,就第三季度的财报来说,腾讯利润下滑的趋势已止住了。
在第二季财报中,腾讯的净利润281.9亿元,同比下降17%。
而在第三季财报中,营收1401亿元,同比下滑2%;净利润399.4亿元,同比增长1%。
很明显,营收同比下降的同时,利润环比却上升了。为了利润增长的速度曲线,腾讯下了很大的功夫。
这也是上市企业面临业绩承压、股价承压的常规手段。
此外,我们也不难发现,腾讯所经营的各个领域业务其实都出现了严重下滑。
比如游戏业务:
今年三季度中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597.03亿元,同比、环比分别下降19.13%和12.61%。
在国际市场方面,全球游戏市场仍处于萎缩阶段。据第三方研究机构Sensor Tower的统计,今年第三季度全球手游收入同比下降12.7%,跌幅较今年上半年的6.6%进一步扩大。
腾讯在游戏领域称得上是全球一哥,其游戏业务营收已超过索尼和苹果,为世界第一。调查公司Newzoo的数据显示,2021年腾讯、索尼、苹果、微软的游戏业务营收分别为322亿美元、182亿美元、153亿美元、129亿美元。
但即便在这样的情况下,今年三季度其游戏业务也不可避免出现了整体的下滑。
腾讯游戏在全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都是市场份额的王者,可以说,腾讯游戏的营收情况与全球宏观形势密不可分。
02
日子还算过得去
腾讯减支控费保利润,可以有两种理解。
第一种理解是:大企业扩张时的错误是比较多的,试错成本也是非常高的,在危机下再一次回头审视一下自己的非主营业务,对项目前景进行严格评估,是一个自我净化的过程 。
而第二种理解则是:这种做法会减少腾讯未来的可能性。
当年腾讯进军移动互联网时,内部有十来个社交软件的项目组,最终腾讯广州研究院张小龙搞的微信成功了。
而腾讯在短视频上的投入也非常可观,比方说投入巨大后仍旧没有达成目标的微视,就最终难逃弃子命运。
互联网大厂不断地尝试新方向,是因为他们随时会面临下一代新模式新产品的竞争,如果不向全领域突击,就有可能错过一个时代。
试想,微信支付若是没有疯狂跟进支付宝,那今天腾讯国内业务的价值就要大打折扣了。
腾讯用砍掉一些项目的方式来实现盈利的增长,我们很难判断其中的得失,但在宏观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增多时,腾讯牺牲一定的未来可能性来保持企业的稳定发展,很难说做得不对。
毕竟全球寒冬下,企业手握更多的现金,才能等到春天。
从财报中还可以观察到,腾讯的广告收入下滑趋势依然明显,这一季同比下降了5%。而去年在这一块,腾讯还能保持正增长。
广告收入是宏观经济重要的晴雨表,因为广告主的支出代表着消费者的预期。
若是腾讯这种庞然大物的广告收入出现持续下滑,只能代表着市场的动能在减少,此之对应的是字节、百度等其他互联网企业的广告收入增长也出现了断崖式下降。
值得一提的是,腾讯的广告收入下降,还是在腾讯视频号初见起色、上线了信息流广告等业务下的结果。
尽管眼下面临的困难不少,但腾讯并未出现坊间所传闻的大裁员,截至2022年9月30日,腾讯共有108836名员工,去年同期为107348名。这一季的总酬金成本为273.90亿元,去年同期259.63亿元。
仅从在职员工总数来看,腾讯依然采取了对市场的进攻态势,而不是全面退缩。
现在全球市场科技大厂纷纷裁员。
11月10日,Facebook和Instagram母公司Meta宣布裁掉11000多名员工,占全公司总人数达13%,是该公司成立 18 年以来首次大规模裁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