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赛组委会与培训机构的“双簧”
就在报名2023IHC思维挑战冬令营的家长担心比赛能否举行时,已经参加完暑期奥赛的家长却已在等待孩子的获奖证书——在未来的某一时刻,它会被家长们作为筹码之一,写进孩子的小升初简历里。
10月末的北京海淀黄庄,银杏叶落了一地。“双减”之前,这里被戏称为“宇宙培训中心”,自“双减”政策落实以来,驻扎于此的大多数培训机构已人去楼空。红极一时的标志性建筑银网大厦,如今也稍显冷清。
但是,位于大厦A座的一间办公室内却异常忙碌。两排办公桌上、椅子上摆着一沓一沓的获奖证书,三位工作人员正在将证书一一打包,准备向家长寄送。
纳约数学办公地,即将向家长寄送的奥赛获奖证书。图/新京报调查组
经与工作人员确认,此处为纳约数学办公地。从外面看,这里没有任何招牌、标识,但办公室大门上贴着一张疫情防控公示及健康宝场所码,显示该地为“中文未来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天眼查显示,纳约数学为“北京知传天下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品牌,而“中文未来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是其股东。
新京报记者在现场看到,该机构给家长寄送的获奖证书包括“2022年‘数学花园探秘’研学夏令营”“2022航天云端科技嘉年华”“希望数学2022国际精英挑战赛”“2022 Math League International Summer Challenge”等。
其中,“2022年‘数学花园探秘’研学夏令营”证书落款及盖章为数学花园探秘科普活动组委会,该活动即广为人知的“迎春杯”。“2022航天云端科技嘉年华”证书落款处显示为“‘华数之星’青少年科学思维俱乐部活动委员会”,工作人员确认称,这就是“华杯赛”。“2022 Math League International Summer Challenge”则是“美国大联盟”。
一位参赛者获得的“数学花园探秘”活动获奖证书。受访者供图
在过去的这个暑假和秋季,诸多为竞赛证书奔走的家长们,通过各种神秘的方式,完成了从报名、培训、考试、领奖的全过程。
一名家长向新京报记者回忆称,7月30日,一培训机构告知家长“DSS”(迎春杯大师赛缩写)的报名费用,在群内下发活动通知,并发起群收款。
记者从多个渠道获取了名为《“萤火之夏”北京自然研学营》的活动通知,显示活动时间为8月8日—8月11日,活动对象为小学三至五年级学生,同时公布了日程安排,包括“走进自然遗产,体悟自然的鬼斧神工”“对话神奇物种,感受自然魅力”等,全文不体现“考试”字眼及相关安排,且文件没有任何落款。
《“萤火之夏”北京自然研学营》活动通知截图。图/新京报调查组
“那个行程都是虚构的,实际不会按照那个来。(出发)当天给发了个集合定位,大巴车拉着孩子们就走了,目的地谁也不知道。”一名家长向记者透露,出发前一天,机构老师在群里通知了集合时间、大巴车牌号、需要携带的物品及注意事项等,并提醒了“考试期间不能自带手表”“不能有计算器,草稿纸不用带,考场会发”等等。还特意向家长们强调,对于此次活动的信息和照片“不要发朋友圈、不要发到任何社交软件”。
后经知情人士证实,此次考试最终于8月9日上午进行,其中一处考点位于“北京昌平盛华军训基地”。
紧随其后,“华数之星”(即原“华杯赛”)活动也悄然在线上进行。不同的是,此次活动被包装成“2022航天云端科技嘉年华”。
根据某教育类微信公众号公布的“2022航天云端科技嘉年华”活动通知,活动内容包括四项,分别为“线上实地体验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用数字视角探访长征三号火箭厂房、嫦娥工程展厅等”“航天专家科普知识讲座(中国航天素质教育研究院、凉山州航天科普教育基地特别为此次活动颁发证书)”,以及“航天知识及综合素质问答”。
一位参赛者获得的“华数之星”(即原“华杯赛”)活动获奖证书。受访者供图
其中,最后一项“航天知识及综合素质问答”后面用括号标注了“极其重要”字样,同时强调:“关于素质问答的题型、分值、活动网址等内容,7月底组委会下发《操作手册》有详细说明(极其重要)。”最终的获奖证书上,不显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而是分别以“航天小博士”“航天小硕士”“航天小学士”代之。
8月底,有机构老师在家长群内发布“喜报”,公布了其学员在各项比赛中的获奖情况。其中,共177位学员参加“萤火之夏”北京自然研学营(即迎春杯),共279位学员参加“华数航天科技嘉年华”,另外参加“希望数学2022国际精英挑战赛”个人及团体比赛的分别有505人及47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