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此种地是路人。
大家可以问一下身边的城里人,谁还能开得了手扶拖拉机,耙得了地,讲得了小麦。
别看农民土,相关生产活动也都是技术活儿。
那么从目前高层设定得8亿中产目标来看,未来从农地上脱产的人只会越来越多,未来既然要想养大鱼,国内市场需要超过欧洲+美国的国内市场总和再说。
否则,都是扯淡。
利润,收入,杠杆,技术,财政,强大的资本市场都只不过是超大内需市场的一个投影面罢了。
因此,在这个确定性赛道上,茅台,海天味业,牧原等消费领域的龙头,都可能只是未来资本市场的前菜。
要知道,科技的另一面其实也是消费,只不过一种是传统的,一个是科技迭代创造性的消费追逐。
本质的估值逻辑都是一样的。
科技行业未来主要经历的步奏有两步,第一是产业本土化的红利,第二伴随其后的还会有技术引领性红利这两个阶段将囊括未来中国科创突围的10-15年。
因为大家要记住,政治信用背书的2035年目标是中国市场=欧盟+美国的总和。
最后,笔者还想说一下,楼市,股市和汇市的不可能三角。

▲消费信心仍然处于历史最低值
四季度刺激消费依然还是重头戏,有消息称今年很多商家都在卯足劲儿准备今年双十一大干一仗。消费-7.3的状况依然需要救。

▲中美10年期国债息差依然处于历史最高值
中国和美国这样的国际息差套利诱惑和中国资本市场依然处于相对低位的相叠加,对于外资流入将是一个极大的吸引。
相对应人民币的强势还会延续很长时间。
5
当前的政策组合是:
1、压制楼市
2、呵护股市
3、有节奏的维护人民币的强势
很多人说这只是巧合。
错。
这是有长远和战略考虑的,熟悉广场协定之后日本历史的人都应该明白,货币快速升值+放任投机的楼市=自杀。
为什么?
人民币强势是对本土产业的成本和压力,而放任楼市的投机则又是对国内实体产业的伤口撒盐,内外攻击,没有一个国家能活。
很多事情,很多重大历史的转折,“身在此山中”总是感觉悄然无知,等到历史的车轮快速碾压而过,原来那段日子那么重要。
四季度,不悲观。
每一次回撤都是拥抱核心赛道的好时机……